摘要:数智技术是数字技术的升级,更加智能化。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意教学的交互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性,发展学生的思维。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提供更多的教学可能;可以帮助突破传统的教学难点,如数学建模教学、数学解题教学。教师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使用的利弊,让技术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数智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学教育 一、 数智技术是数字技术的升级
【编者按】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将其纳入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劳动教育的新时代实践样本,是深化教育改革、转变育人方式的重大举措。江苏省南京市栖霞中学深挖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本期《关注》栏目,呈现他们的相关探索。 摘要:栖霞中学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劳动教育思想为指导,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
摘要:栖霞中学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努力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搭建课程框架,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安排,让学生从不愿到热爱,弘扬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学校重视对学生劳动知识、技能、观念及习惯等多方面的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多方参与评价过程。 关键词:劳动教育;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课程建设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
摘要:栖霞中学秉承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打破传统场域局限,构建校内外协同、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多维场域,为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实践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校内场域重构上,场馆的升级改造、工作室的一区多用以及开心农场的空地盘活,为开展劳动教育营造更大的空间;校外场域拓展上,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野、工厂、社区和家庭,实现知行合一;打造的数字平台,拓展劳动教育的数字场域,为学生提供超越时空的学习空间。 关
摘要:栖霞中学以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石,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范例。具体包括:从做中学、用中学到创中学的递进式实践,努力打破学科、媒介与领域界限的跨学科、跨媒介、跨领域的融合式实践,以体验式学习为基础、以项目化为载体、以小课题研究为延伸的沉浸式实践。 关键词:劳动教育;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做中学;跨学科;项目化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劳动教
摘要:栖霞中学坚持对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进行时代回应与创新应用,生动地揭示了劳动教育如何突破传统课堂的边界,摆脱单纯技能训练的局限,进而实现对“完整的人”的全面培育,为当下深陷困境的劳动教育提供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实践范例。 关键词:劳动教育;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在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宏大版图中,劳动教育占据着独特且关键的位置。然而,在工业化与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促进了学校教育范式的重构。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带来了技术赋能教育与创新个体学习的时代机遇、技术伦理风险与学习角色重塑的时代挑战、教育范式重构与技术创新驱动的时代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深度介入推动了中小学教育观念的变革,包括知识观的更迭、学习观的革新和教学观的升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为中小学教育实践开辟了多维创新路径,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是以“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的,但是由于不少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一个大概念,与语文要素相关的教学内容大多分散且内隐于多篇课文中,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结构化的空间,需要教师进一步统整。指向内容结构化的教学,是教材编写者意图的贯彻,是学生知识结构化的需要,是教师专业能动性的体现。实践中,教师应紧扣“要素”,梳理教学内容;联结“概念”,完善内容结构;勾连“案例”,构建概念地图。 关键
摘要:全学科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育人路径。实施时要注意:以读促读,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以读促写,用阅读引领写作;以读促学,从“学习阅读”走向“阅读学习”。 关键词:全学科阅读;阅读方法;读写共生;阅读学习 教育就是引领学生通过阅读领悟前人经验的过程,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教育。因此,促使学生从“学会阅读”向“通过阅读学习”跨越,既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学习阅读”是语文
摘要:“动思共生”的小学数学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运用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营造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导向的“学科实践”。“动思共生”小学数学课堂的特征包括:趣味性与启发性并重的问题情境,直观性与互动性兼备的学习资源,体验性与思考性融合的具身学习,主动性与探究性共生的过程重塑。其教学范式包括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活动设
摘要:基于“金陵微校”平台,结合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打造小学科学“智慧学习课堂”的实践样态:借助微课中心,推进自主学习;借助3D数字化技术,优化科学观察;借助互动工具,深化认知互动;借助C30移动授课,凸显亮点资源;借助可交互式微件,强化情境练习;借助评价工具,健全综合评价。 关键词:智慧学习课堂;信息技术;小学科学;“金陵微校”平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教育
摘要: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是儿童在人生初期面临的重要转变,小幼衔接是社会殷切关心的教育话题。为实现小幼平稳过渡,学校应从理性出发,剖析小幼衔接课程的断层问题,思考小幼衔接课程的变革意义,并从时空转变、课程整合、多元评价等方面再构小幼衔接的“生长”课程,让儿童从经验成长走向精神生长,实现素养进阶。 关键词:小幼衔接;时空转变;课程整合;多元评价 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提升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把控教学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体上可分为认知提升和情感表达两大类。根据不同的呈现方式,又可进行更细致的分类:认知提升类包含实践体验活动、思考探究活动、认知感悟活动,情感表达类包含角色扮演活动、续编故事活动、绘画创造活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类型;认知提升;情感表达 《
摘要:由高校教师、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组成的“中小学数学专家型教师课堂教学表征研究”课题组,在上海市基础教育“双名工程”的推动下,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关思想,提出中小学数学的“留白创造式教学”,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确定了留白形式的六维分类框架,提出了增加思维高度、广度、深度、长度的“以问留白”策略,得到了关于学生创造(补白)的24个课堂观测点,开发了60多个课
摘要:江苏省南京市陶行知学校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以“源于生命、归于生活、成于习惯”为办学理念,将九年一贯制中的“一贯”落实在学生生命发展的阶段性与统一性上,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一贯”生命成长体系,探索满足学生不同阶段成长需求的生命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施路径:1—4年级为养成教育阶段,注重激活感官系统;5—7年级为习惯内化阶段,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行动;8—9年级为自主发展阶段,注重自主调控与管理。 关
摘要:为破解幼小衔接难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以儿童友好理念为指导,创新构建“场境学习”模式,通过“1+N”物型课程空间与“ABC”主题课程空间的协同设计,以空间重构支持儿童从“个体适应”到“融入集体”的进阶,以课程赋能推动儿童从学习知识向发展素养转化,深化“空间即课程”的动态迭代,推动幼小科学衔接。 关键词:儿童友好理念;幼小衔接;场境学习;课程空间 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关
摘要:“国数课”的创作历程印证着华应龙老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的信念。从被动模仿到主动创新,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引领,三次研读《祖国需要,我就去教:关于国数课的探索》,完成从“教书匠”到“育人者”的蜕变。初读,被设计所“化”;再读,被情怀所“化”;三读,被使命所“化”。 关键词:“国数课”;化错;《祖国需要,我就去教》 很早就关注了“华应龙化错化人”微信公众号,其中文章所传递的正能量令我
摘要:农村学校虽然在体育设施和器材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但同时也蕴含着独特的教学资源。农村学校周边的场地资源丰富,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乐土上的体适能之旅》一课中,利用农村田地、山坡和老井, 开展耐力跑训练、攀爬与力量训练、投掷与协调训练,激发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环境锻炼身体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体育;农村特色场地;体适能;训练 农村学校虽然在体育设施和器材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也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主题为“大胆想象”,习作要求为“发挥想象写故事,创作自己的想象世界”。针对学生在想象类习作中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统整单元内容,用教材例文帮助学生打开想象思路,勾画想象路径,示范写作方法,推敲评价标准。 关键词:想象类习作;教材例文;习作教学;写作方法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主题为“大胆想象”,语文要素为“走进想象的
摘要:文言文晦涩难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遇到的首要障碍就是朗读。教学中,教师不妨从素读、范读和辨读入手,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借助疏通句意和断句,引导学生读通句子;在联读和品读中读懂内涵;用读好语势和边读边演读活文本。从朗读入手,是文言文教学的一条“捷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朗读 文言文晦涩难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遇到的首要障碍就是朗读。朗读是感知的前提,是体悟的途径,是理解的关键。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