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成为提升作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教学设计策略,逐渐受到教师的关注。文章简要概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内涵和价值,分析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不足,结合实践案例从学情研究、目标设计、驱动问题设计和以评价促学、补偿机制与个性化辅导五个方面探讨运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指导作文教学的策略,以期为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摘 要]将跨学科学习理论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活板》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技艺的说明文,教学中可通过统整教材内容、构建序列化任务链、创新多元评价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板》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想要推动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开展,需立足整合与创新,从统整学习目标,创设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开展探究活动,建构层次性项目化学习体系,创新问题或活动设计、方案模型构建、评价量表编制等方面探究路径。 [关键词]整合;创新;项目化学习;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当前,我国对拔尖人才的重视不断提升,而中学是拔尖人才成长的关键阶段。广西的高中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主要依托区内的示范性高中,各学校有各自的模式。语文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应涵盖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衔接阶段、培养阶段,这是高中语文学科拔尖人才选拔与后续培养的关键。 [关键词]拔尖人才;高中;人才培养;语文学科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文章首先概述思维导图融于教学实践的优势,然后以《孔乙己》的教学为例,详细阐释了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说;《孔乙己》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7-0017-03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
[摘 要]文章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探讨如何立足课标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实践。作为教学难点,《红楼梦》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复杂的情节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首先,深入分析《红楼梦》的教学价值,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其次,注重自读指导,通过制定合理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激发阅
[摘 要]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课堂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呈现的完整度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好的提问设计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散学生思维,而且能够通过言语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以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的课堂提问为例,通过分类、归纳,总结记叙文阅读课堂提问的四种方法:巧问明中心、追问有提升、浅问藏玄机、细问腾千浪。 [
[摘 要]初中英语教师应创设真实情境并将其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加强知识教学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产生关联,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情感与行为的变化。此目标达成离不开形成性评价的落实。文章结合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2 Travelling的教学,聚焦评价内容、过程、方式,从调控任务,调整活动;追问理路,获取证据;内化策略,共建量规;展示成果,延伸
[摘 要]在注重英语应用能力的趋势下,培养学生的听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旨在探讨高考评价导向下的高中英语主题式听力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通过分析高考英语听力部分的评价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针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实践方法。文章聚焦于如何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高考评价标准的高中英语主题式听力作业,探析创新作业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听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考评价;高中英语
[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赋能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数字化手段已成为教师提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文章从数字化时代背景出发,结合初中学生的学情、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特点、初中英语口语的考核指标和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课堂实例,探讨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得出数字化技术对学生口语学习和教师口语教学起到的正向推动作用。 [
[摘 要]随着《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如何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成为英语教师的重要学习内容与任务。文章结合初中英语唐诗英译校本课的具体教学实践,通过开展唐诗英译的赏析策略探究,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结合许渊冲“三美”理论,进行融合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旨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唐诗英译
[摘 要]读后续写是高考的新题型,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六步法”写作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续写模式,通过“Read(通读原文)—Analyze (分析文本)—Process(处理矛盾与问题)—Identify (确定主题与方向)—Design(构思情节)—Write(书写成文)”六个步骤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速、更全面地理解原文内容,厘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线索,并
[摘 要]“微”体验活动是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围绕教学目标,利用简易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短小精悍、便于体验并能给予学生深刻记忆的体验活动。想象式“微”体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认知想象力和情感想象力,能够让学生在想象体验中感知,在反思探究中深刻理解学科道理,从而触动其心灵,改进其行为,实现知行合一的体验式教学目的。 [关键词]想象式“微”体验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设计 [
[摘 要]实施议题式教学,可激发学生对议题的深层次思考,进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文章在解读议题式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概念的基础上,详细探讨基于议题式教学开展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并结合具体教学片段,生动呈现议题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效果,旨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贡献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
[摘 要]铁道兵精神根源于红色血脉,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铁道兵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铁道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奋进精神与创新精神。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将铁道兵精神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展铁道兵精神相关的教学活动,以铁道兵精神引领学生,提升思政课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铁道兵精神;教学资源;中学思政课教学 [中
[摘 要]公共参与素养是衡量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探究性活动、生活化活动和思辨性活动,有利于学生学知识、树意识、增能力、育素养,成为具备公共参与素养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活动;公共参与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倘若对西方自治探本穷源,便会发现教材这方面的内容稍显不足。放宽视界、引入学术型资源能使历史课堂教学更显自然、合理。在历史课堂中,通过拉长历史教学视线,开阔历史横向思维,开展历史多元评价,将学术型历史课程资源与历史教学融为一体,可以有效构建历史学术型课堂。 [关键词]历史学术型课堂;历史教学视界;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中运用综合性学习主题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教学活动具有探究性,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教学为例,简述如何确立综合性学习主题以及如何运用综合性学习主题教学模式。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主题;二轮复习;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立足初中历史课堂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具有积极意义。项目化学习强调在体验和探究中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文章主要探讨如何结合学情与地域特色开展项目化学习,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新途径,进而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关键词]家国情怀;项目化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天人合一”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思想潜流,自萌发时起,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教学中,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引,从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构,既紧扣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又起到学科育人的作用,对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正本;明理;启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 [中图
[摘 要]文章以“泉州蟳埔村研学活动”为例,从充分预设,提供指导文本;深度互动,提升活动实效;评价反思,积累实践经验三个方面构建乡土地理项目式研学模式,提高乡土地理研学的实效性,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乡土地理;项目式学习;研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摘 要]运用“三点两面五步定位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绘制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提高学生对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的认识。在此方法中,“三点”指“三点定位”,是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中三个重要坐标点的空间方位,它们分别是正午太阳方位、日出方位和日落方位。“两面”分别指观察点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面和二分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面(春分日和秋分日)。“五步”指的是完成绘图的五个操作步骤:第一步,计算观察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第
[摘 要]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为例,通过创设时空情境,开启沉浸课堂;记录寻觅旅程,培养时空综合思维;分享交流,共同收获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助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时空综合;核心素养;沉浸式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文章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将长征精神融入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以“长征路上的地理学”为主题,分别设置回顾长征之路、感悟长征之苦、感叹旧地之变、破解旧地之困四个活动环节,将长征路上的相关地理事象与地理的学习内容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高中地理学习内容,教授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渗透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长征精神;开学第一课 [中图
[摘 要]文章对2022~2024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试题进行分类统计,从试题基本结构、试题考查内容中各册教材的分值占比和章节所占分值分布、试题情境分类统计和试题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占比分析,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研读新课标,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要求;增加紧贴生产生活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持续开展地理实践力活动,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构建大单元主
[摘 要]文章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围绕鼓浪屿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光,从研学内容梳理、研学目标适配性分析、各类型研学主题的确定、多元化评价量表的设计等方面出发,阐述“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研学活动的教学设计过程,旨在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各学科之间的协同育人功能。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地理+”;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 G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