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高考数学试题强调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文章以特殊化思想的应用为例,深入分析典型例题,探讨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以简化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基于实践分析,提出以下教学优化路径:一是洞悉知识本质,明确适用情境;二是强化多思意识,深化思维训练;三是引导反思总结,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特殊化思想;选填题;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科
[摘 要]特殊与一般思想在数学解题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数学解题的“金钥匙”。文章在分析特殊与一般思想的内涵的基础上,结合2024年高考真题,探索应用这一思想的策略,以简化解题方法,助力解题教学。 [关键词]特殊与一般;数学思想;2024年高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
[摘 要]2024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Ⅱ卷创新试题设计,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考查数学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凸显高考数学在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文章深入分析2024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Ⅱ卷,指出试题重点考查主干知识、思想方法及核心素养,并提出三个备考策略:回归教材,掌握主干知识;回顾真题,领悟思想方法;优选方法,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材;真题;核心素养;新课标Ⅱ卷 [中
[摘 要]解析几何解答题是近年高考数学的常考题型,探究其多种解题思路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维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主要探讨2024年新课标Ⅰ卷解析几何解答题的多种解题思路。 [关键词]2024年;新课标Ⅰ卷;解析几何解答题;多解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摘 要]导数是高考数学的核心考查内容,厘清导数部分的高频考点,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备考,提升解决导数问题的能力。文章精选2024年高考数学试卷与导数相关的真题,厘清导数部分高频考点,旨在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2024年高考;导数;高频考点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情境—模型”双向建构包括从情境到模型的抽象过程和从模型到情境的应用过程,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拓展。初中数学采用“情境—模型”双向建构的设计理念,旨在加深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这一设计理念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数学建模的要求,强调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与深度学习理念相契合。文章以“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为例,具体阐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
[摘 要]文章深入探究了2024年九省联考数学适应性测试第18题的解法,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启发性思考。 [关键词]九省联考;数学适应性测试;解法探究;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5-0022-03 一、试题呈现 二、解法探
[摘 要]利用旋转法可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同一个图形中,进而形成新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有效解决一类与面积相关的几何问题。文章结合四个典型例题,分类探讨如何利用旋转法解决面积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旋转法;面积;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分离参数法是解决参数取值范围问题的重要方法。函数中的分离参数问题的解法探究至关重要。文章结合几个典型例题,探讨函数中的分离参数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构建解题思路与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进阶。 [关键词]分离参数;函数;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2024年广西实施了新高考模式,新高考物理试题展现了明确的命题动向,给广西不少高中学校的物理教学带来了冲击。2024年广西高考物理压轴题在物理情境和物理模型上展现出独特性,具有明显的区分度,不仅对高校相关人才的选拔具有重要作用,还对重点高中物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引导和启示作用。文章对2024年广西高考物理压轴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为高中物理教学,特别是高中物理复习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摘 要]开展大单元教学是积极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依据课程逻辑,大单元教学可围绕五个关键要素进行单元重组:系统分析、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整合、课程实施策略及课程评价反馈。通过充分利用大单元教学的结构化优势,旨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迁移。文章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三章“热力学定律”为例,初步探索了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物理教育改革积极创新作业形态,引入自助性作业、合作性作业、融合性作业和休闲性作业等创意性作业。这些创意性作业促使学生的物理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自动转为互动、从鼓动转为灵动、从牵动转为悦动,同时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还优化了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发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路径。文章通过列举自助性作业、合作性作业、融合性作业和休闲性作业等创意
[摘 要]学科项目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样态,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评价体系存在主体单一、目标偏颇、样式匮乏、功能薄弱等缺陷。实施学科项目化学习表现性评价可有效改善此状况。学科项目化学习表现性评价应遵循“教学评一体化”原则,以素养为核心,开发目标定位、任务设计、维点确定、标准共识、量表编制、评价赋分六阶评价路径。通过预先知晓、全程参与、有效激励等策略实施学科项目化学习表现性评价,促进师生
[摘 要]实验教学是实现物理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至关重要。由于实验器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杠杆”这一课时往往面临诸多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文章探索了利用自制教具来拓展“杠杆”课的教学方法。通过自制教具,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杠杆的五要素,并有效突破“力臂”这一教学难点。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制教具
[摘 要]“单杆与负载”模型作为单杆模型的一种延伸,融入了电阻、电源、电容等元素,相较于基础模型,其难度有较大提升。学生在解 题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问题,对单杆含阻、单杆含源、单杆含容这三类常见“单杆与负载”模型及其解题策略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学生解答相关问题的效率。 [关键词]电磁感应;单杆与负载;常见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33.7
[摘 要]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是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测评的重要维度。在化学平衡理论建构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将化学微观信息转化为“数—图”模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组织学生亲历基于实验或模拟数据的化学平衡“数—图”模型的建构过程,并提炼特定情境中化学平衡“数—图”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化学平衡本质的理解和相关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平衡;“数—图”模型;模型认知
[摘 要]基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开展“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基本概念的教学。首先深入挖掘教材,从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符号表征三个方面依次展开,然后建构氧化还原反应认知模型,再指导学生运用该模型去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体会三重表征和模型认知对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三重表征;模型认知;基本概念教学;氧化还原反应 [中图分类号] G633.8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对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直观的形式,将抽象的化学知识、思维过程或逻辑关系转化为可见的视觉表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解题能力。基于此,文章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教学为例,阐述思维可视化的应用意义与原则,分析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困境,并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旨在为
[摘 要]“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表达,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将“读思达”教学法运用到“元素周期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或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和分享表达,促进学生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的发展,从而有效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问题驱动;元素周期律;高中化
[摘 要]文章以“酯的水解和肥皂的制备”教学为例,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其中。教学中,教师通过油污的去除、酯的水解、肥皂的制备和生产四个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推导、归纳、总结出酯类物质的性质,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肥皂制备方法。此过程旨在融合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科学精神,充分发挥高中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化学
[摘 要]文章从高考评价体系中提炼出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等四个维度,对2024年1月浙江省生物学选考第24题(生态学试题)进行剖析,并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从聚焦概念、深挖情境、立足实验等方面为生态学模块的学习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四层”;试题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文章从命题内容和命题角度两个方面分析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生物试题特征,并为2025届新高考中选考生物的学生提出简要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全国新课标Ⅱ卷;试题特征;备考策略;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5-0079-05
[摘 要]ARCS动机模型是一种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特别关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策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ARCS动机模型,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文章以冀少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食物”为例,探讨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 [关键词]ARCS动机模型;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
[摘 要]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是构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染色体数量变异”一课为例,探究高中生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路径。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培养高中生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的策略包括创设真实情境、问题引导、构建模型、运用模型等。这些策略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促进高中生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染色体数量变异 [中图
[摘 要]初中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正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以“物质及其变化”为例,基于真实情境开展大单元教学,通过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而提升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单元;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初中科学 [中图分类号] G6
[摘 要]大单元教学是信息科技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为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采用项目化、自主性的教学方式,实现了从“以教为主”的知识传授向“以学为主”的真实学习的转变。文章构建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设计模式,并提出了四种教学实施路径:项目引领,促进大单元学习进阶;问题贯穿,引导学生持续探究;概念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