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班会课都被视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战场”,在观摩班会课和对班主任群体的调研中,笔者也感受到了班主任对班会课的重视。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班会课存在“灯下黑”的误区,即班主任自己没有察觉到问题,但实际上影响了德育效果。 首当其冲的误区是内容饱和化。很多班主任在上班会课时会涉及较多内容,开展丰富的活动。如某次与理想信念教育有关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开展了5次活动,且多数活动都有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因此,班主任要深刻认识到体育的育人价值,主动探索体育的多元育人功能。
当下,越来越多学生呈现明显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注意力分散、抗挫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等。重新审视蔡元培先生“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理念,我深刻认识到,体育是撬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支点。 学会动,方能静 很多人将体育简单等同于“玩”,认为运动会分散学习精力。受这种观念影响,家长经常要求孩子写完作业再运动,学校也倾向于将体育课安排在下午。然而,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有氧运动
当前,多数班主任能够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认知上,部分班主任将体育等同于身体锻炼,忽视了其在品德培养、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参与度方面,部分班主任仅将体育活动视为学校下达的任务,缺乏主动设计的意识;在协同合作方面,部分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家长之间的协作不完善,未能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对此,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体育育人方法。 融入文化建设,打造
课间运动,树立规则意识 本学期,市教育局下发通知,将每天的大课间时长从30分钟延长至1小时,分设上午、下午两个时段;课间也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学校要求,所有学生课间都要走出教室,到室外放松身心、缓解视疲劳。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最后一节活动课要到操场进行体育运动。这些改革举措,让体育真正回归孩子的生活。 起初,师生对这些变化不太适应。在探索阶段,我通过网络收集课间游戏资料,希望借助游戏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常常被问这个问题:“你一个语文老师,怎么总在班上搞体育活动?"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体育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调节情绪、培养品德。”在“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下,体育早已超越了跑跑跳跳的范畴,成为培养孩子抗挫能力、团队精神、乐观心态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尝试在日常教育中融入体育元素,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成长。 如何通过体育缓解学习压力?一“课间动一动,课堂更专注” 1.一分钟跳绳
在,记者采访湖北省第九届“新锐班主任”关丹丹时,不自觉地被她身上的松弛感感染。 据了解,关丹丹以前是初中教师,7年前才转入小学任教。她有如此平和松弛的心态,是因为小学生比初中生更容易管理吗?记者发出这个疑问时,关丹丹笑着说:“初中生虽然更有个性,但已经明事理、好沟通;小学生懵懵懂懂,班级管理反而要倾注更多心血。我能如此松弛,主要是因为学生都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大部分事情我可以放手。” 放手多做
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的真正动力源自内在需求、兴趣和对未来的期许。所以,须将外部激励转化为内在驱动。在班级建设中,需要学生承担的职责、实施的活动、完成的目标等,我们称为班级任务。任务驱动是激发动力的有效方式,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感、成就感和归属感,积极地投入班级建设中。设置好班级任务,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还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任务协同化,学生持续成长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
拖延不仅会大幅降低学习效率,还会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让焦虑、沮丧、挫败、无助等负面情绪乘虚而入。从任务拆解、时间管理、环境营造、心态调整等多个角度发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走出拖延的困境。下面,我结合具体事例,介绍战胜拖延症、为行动赋能的方法。 化繁为简,任务拆解“轻装上阵” 面对复杂繁重的任务,许多学生会不知所措,有畏难情绪,最终选择拖延。将大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小目标,能有效降低任务
开学不久,校团委每周公布的卫生工作督办通报中,七年级的8个班都在列一教室窗外到处是随手乱扔的饮料瓶,综合楼后面的死角处腐叶与餐盒散发着酸臭味儿,就连体育备考小操场也散落着零食包装袋。面对扣分,有人双手一摊,表示“垃圾不是我扔的”,有人满脸无所谓地说:“反正明天还会脏。”仿佛卫生维护与己无关。 学生议事会上,当校长抛出“卫生难题怎么破”这个问题,学生会主席小格说:“每次大扫除,老师拿着检查单像考官
在我的班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劳动岗位。每周,轮值班委每天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反馈。周一,班级银行的“行长"根据学生的劳动情况,给他们发放“工资”。为了让这种班级日常有意思、有意义,我们班每天、每周、每月都举行不同的仪式。 点赞仪式,开启美好的一天 每天早晨课前10分钟,我们班有一个开启美好一天的仪式一点赞。轮值班委整齐地站在教室前,向所有学生反馈前一天的劳动情况,给表现优秀的同学点赞。
这次考试,函的英语成绩一落千丈。家长会上,英语老师正在讲台上与家长交流,函妈妈悄悄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讨厌英语老师!” 看着函娟秀的字迹,我很疑惑:我们班的英语老师是一位大学毕业两年的小伙子。在我们乡镇学校,班里能有一位年轻帅气的男老师,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而且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灵活,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课下,英语老师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经常有学生主动与老师分享小秘密
开学第一天,无精打采的小苑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之后的一周,小苑好几次都差点在课堂上睡着。她还经常在班级里宣扬“学习无用论”,破坏班级学习氛围。一天课间,我把小苑喊到办公室问:“小苑,你以后想做什么呢?”“我想当网红,又赚钱又轻松!”这个答案太过直白,却也在我的意料之中。“既然你想当网红,那你有没有规划过呢?我可以看看你的职业规划吗?”小苑点点头,自信满满地答应第二天交给我一份职业规划。 了解“梦”
在担任班主任的岁月里,笔者秉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信念,对班级实施精细化评价管理,将“精细”二字细化为三个评价维度:细在知己知彼,细在有章可循,细在润物无声。这三个评价维度如同三根支柱,支撑起班级管理的立体空间。 知己知彼:构建立体化学生评价档案 班级管理的起点是“看见"每一个学生。笔者每次接手新班,都会设计“成长星轨”档案册,从家庭生态图、兴趣雷达图、情绪晴雨表、成长里程碑四个维度绘制学生
看到央视新闻视频号发布了这样一条视频:一位老师给自己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写了一张带有激励性的专属纸条。看到这张属于自己的纸条时,有的孩子脸上绽开膈腆的笑容,有的孩子脸上泛出惊喜的表情,有的孩子眼里散发着激动的光芒,还有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轻轻用嘴亲吻了这张属于自己的纸条…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发光的眼神、惊喜的表情,也想起了自己抽屉里那一沓泛黄的纸条。 一年前,接手了一个特殊的班级,45个学生,有
下班回家途中,我接到了小晨妈妈的电话,她说小晨回家后一直哭,却不肯说原因。小晨平时活泼开朗,而且今天在学校汇演上表演的节目也很成功,按理说应该高兴才对。带着疑问,我来到小晨家,经过反复沟通,她才说明原委:排练时老师安排她站“C位”,却得罪了班长小萱。小萱不仅当众嘲笑她“个子矮才站中间”,还煽动同学孤立她,甚至威胁她“告状就罚抄作业”。小晨的话让我吃惊,我立马意识到,小萱昨天说肚子疼不能参加学校汇演
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尊重、平等和独立。这时,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是每个家长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出“LOVE”亲子沟通模式。 L(Listen):学会倾听 可能很多家长会认为,沟通不就是“谈、说、讲"吗?但事实上,“听"才是亲子沟通最重要的一步,是父母了解孩子的开始。积极的倾听可以从“停、看、听”三步入手。 1.停:传递倾听信号 停,
现有教育评价机制往往过度聚焦学业成果考核,未能动态追踪学生成长轨迹。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本文研究融合“发现教育”理念,依托学校特色育人空间“发现教室”及“发现德育"实践品牌,构建起包含三个进阶层次、五个培养维度的“发现式评价”体系。通过积分记录、实时反馈和多元激励等方式,帮助学生从被动遵守规则转为主动挖掘自身潜力,在行为改进与价值观塑造的良性互动中提升综合素质。 “发现教室”的空间应该不仅仅
作为一所乡镇幼儿园,我园周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是我们设计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因此,当发现中班幼儿经常提及家乡的漆桥老街时,教师抓住契机,以“老街美食"为切入点,开展了《寻味·漆桥老街》园本主题活动。 从幼儿视角出发:让课程来源于幼儿 1.捕捉兴趣,发掘课程生长点 在中班开展的《我们生活的地方》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走街体验到了漆桥老街的魅力。走
编者按:拖延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在很多人身上都会出现,只有当拖延成为一种牢固的习惯时,才被我们冠以“拖延症”的说法。我们要正视拖延,而非与之强烈对抗或内耗,如此,才能一步步走出拖延的怪圈,夺回对生活与工作的掌控权。 “每天写作业时都磨磨蹭蹭,就是不想开始。拿起手机就停不下来,告诉自己‘再看5分钟’,结果一晚上就过去了。买了好多复习资料,但都是空白…我恨死自己了!老师,我该怎么办?”小红
天天是一名9岁的男孩,成绩中等偏下。父母对其学业要求严格,控制欲强,要求他每次考试都能达到90分以上,否则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据班主任和班上同学反馈,天天的作业写得很慢,常常被催促,经常因此发脾气,伤害自己或破坏自己的物品。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天天在家写作业同样十分拖延,经常会被指责。父母的打压控制,让天天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常常出现拖延行为。拖延带来的负反馈又加剧了天天的拖延行为,使其自我效
“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寒号鸟总是喊着要做窝,却一次次拖着没有行动,最后无窝过冬,冻死在夜里。这个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中,暗藏着儿童拖延行为的心理密码。 轻微拖延:缺乏规划能力 从秋风起到寒冬腊月,寒号鸟从未想过“做窝需要多少材料”“每天能衔多少枯草”“总共需要多少天完成”。冰天雪地、无草可衔时,寒号鸟仍然只会重复“明天就做窝”,这种困境的本质,是寒号鸟既缺乏对季节变化的时间
早晨6:30的闹钟准时响起,但小明似乎总能找到理由按下按钮。闹钟响了第二遍、第三遍,直到6:45,他才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嘴里还嘟喂着:“再睡5分钟。”然而,当他再次睁开眼时,已经是7:15。匆忙洗漱后,他抓起书包冲出家门,早餐又一次被遗忘在餐桌上。 第一节是数学课,老师正在讲解昨天布置的作业。小明低头在书包里翻找作业本,却发现本应该在昨晚就完成的作业还是空白。他的心中闪过一丝懊悔:“昨晚明明计
一天晚上,已经十一点半了,小悦妈妈给我发来了一张小悦坐在书桌前写作业的照片。据我所知,当天的作业不多,正常情况下,孩子一个小时左右完全能完成。小悦平时学习吃力,是不是家长给“加餐”了?我这么想,马上回信息:“这么晚了,让孩子赶紧洗洗睡吧,额外作业不要布置太多。” “不是额外布置的,她还在写学校布置的作业!”小悦妈妈很快回复,接着发来作业图片。小悦写的是学完《陀螺》的感受,字数不超过一百。“到现在
案例描述 小倩是一名七年级女生,在与同学交往时,会在未经充许的情况下拥抱甚至亲吻他人,对男生亦是如此。同学们看到她都会远远躲开,小倩便在后面追赶同学。在课堂上,小倩异常活跃,有时她故意接老师的话茬,说一些与授课内容无关的话;她有时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总是答非所问。小倩的爸爸早出晚归,很少陪伴她,妈妈在家照顾刚满一岁的弟弟,无暇关注她,但是当小倩犯错或不听话时,妈妈便会大发雷霆。用小倩自己的话来
案例呈现 小欣,15岁,高一学生,独生女,父母对她的要求较高。小欣在班里的人际关系一般,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她有些内向,不爱说话。 一天,小欣向我倾诉:“在三个人的友谊里,我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有一次,我们三个人一起去小卖部,我挑选商品慢了些,等排队结完账,发现她们已经走远了。三个人在操场散步时,我都不敢弯腰系鞋带,怕一抬头就只剩自己在原地。和她们相处,我总担心自己被落下,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热映引发各种讨论,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比如,有人从伦理的角度探讨李靖与哪吒的父子关系;有人从哲学的角度考察“魔丸”与“灵珠”对应的阴阳设定;有人从文化的角度散谈哪吒烟熏妆代表的朋克文化,等等。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哪吒"系列影片所蕴含的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应的教育启示。 “哪吒”的挑战:从自我认同到人格整合 “哪吒”系列的两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
乔能俊 中学高级教师,“国培计划”项目专家,乔能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被评为“荆楚好老师”“湖北省优秀教研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各地讲学、执教公开课两百多场次。现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教科院常务副院长。 每到考试季,坊间就会流传各种复习备考的"秘籍”。比如,“梳理教材与笔记""精选复习资料”“真题分析”等。虽然这些方法被包装成“认知跃迁”,但依然难掩临阵磨枪的无力感。很多人把
夏光清 南京市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家庭教育名师,被评为“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第六届十佳家长”,获得“南京市行知教学奖”。出版家庭教育专著3部,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开展家庭教育、班级管理讲座二百余场,百余集“家庭教育义诊”微视频被誉为“云宣讲的一面旗帜”。现为班主任。 “我的娃注意力不集中!”这句话可能是当代家长最常提及的育儿困扰之一。然而,当家长反复强调孩子不专注时,他们
春日阳光正好,可手中的运动会报名表却让我心里一凉,“女子800米”一栏空得刺眼。 学校规定,若某项目无人报名,班级将失去“精神文明班集体"的参评资格。我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报名空缺,而是集体荣誉感的缺失。我问:“大家为什么不愿意跑800米?”女生都低着头,躲避我的眼神。 突然,小玲站起来说:“我跑步比较慢,平时800米测试都是最后一名,同学们笑我是‘乌龟’。"教室里随即响起几声笑声,那笑声像针
我到办公室,刚开电脑,工作群便弹出一则消息:702班小宇、小鹏和小林升旗仪式没张嘴唱国歌,扣3分。这行字一下子点燃了我心中的怒火。升旗仪式这么严肃的场合,国歌响起的时候连嘴都不张,班级评分又要落后了。这3个孩子平日里就让我头疼,课上总爱交头接耳,作业也经常缺页少角,打扫卫生时总找借口开溜。现在竟敢在升旗仪式上捅娄子。此刻,我恨不得马上把他们拎过来好好教训一顿。 下课铃一响,我便冲进教室。3个“当
“老师!教室的电脑桌面变成了一张美女图片,教室里炸开锅了!”小青气喘呼呼地冲进办公室对我说。我放下手中的红笔,跟着他走向教室,心里暗自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图片能让整个班级如此沸腾? 推开教室门,我被眼前的场景逗笑了: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在讲台周围,有的同学捂着嘴偷笑,有的同学夸张地捂着眼睛却又从指缝间偷看,还有几个男生故作镇定地坐在座位上,但时不时往讲台上膘。我看向电脑屏幕上的壁纸:雨天的小巷,一
社会情感学习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能让孩子心理更健全,还能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携手合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教师能力提升与课程优化 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场所,在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师培训,通过系统课程提升教师自身的社会情感能力;二是整合各类育人资源,
在大多数人眼中,幼几教师这一职业似乎天然与女性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男性进人到幼儿教育领域。作为一名男幼师,我在日常工作中深切体会到性别差异带给幼儿教育的不仅是视角的不同,更是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多元补充。在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可概括为一“蹲”二“热”三“缓”。 身子蹲下来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高位,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居高临下。然而
作为小学班主任,我在班级管理中多次遇到过患有多动症(ADHD)的特殊孩子(以下简称“ADHD孩子”)。这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有责任帮助他们融入班级、融入社会。 洞察入微,识别特殊需求学生 班主任敏锐的观察力是发现“ADHD孩子”的关键所在。他们有较明显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以及易冲动等。在课堂这一特定场景中,他们很难长时间安静地
背景:儿童对小学的恐惧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六岁的朵朵把脸埋在老师的怀里,声音颤抖地说:“邹老师,小学教室里没有玩具吗?”稚嫩的声音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与不安。不远处,一群刚参观完小学的孩子正在画心中的小学。有的画的是带锁链的铁门,象征着小学的威严;有的则画的是堆积如山的作业本,仿佛预示着未来的艰辛。 这种恐惧并非个例。“我们像在强行把孩子从一个世界拽到另一个世界。”小学一年级的周老师在教研会上
自然,能为幼儿在身体机能、认知水平、情感塑造以及社会性发展等多个维度提供不可或缺的营养。在自然界,幼儿得以摆脱传统教育空间的束缚,全身心投入自然怀抱,聆听风声、触摸树叶、观察昆虫,以独特视角解读自然这本无字之书。而幼儿园教师作为这场奇妙自然之旅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其制订的策略就像导航仪,直接决定活动成效与幼儿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这要求教师深度钻研教育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经验,将“亲自然"理念巧妙融入
情景再现 小明霸道偏激,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候经常不遵守游戏规则。一次课间,小明和同学一起玩游戏,因为违反了游戏规则,同学们纷纷指责他,小明暴怒之下,狠狠地咬了一个同学一口,然后拔腿就跑。被咬的同学追上小明,打了他一下。小明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在教室里号陶大哭,并扬言要跳楼。同学们赶紧去办公室找班主任。 假如您是小明的班主任,当您看到小明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两手抓着栏杆,试图向上爬,还叫着:“如
破解“威胁式表达”背后的求救信号 当学生以极端行为作为谈判筹码时,其本质是用错误的方式表达未被看见的需求。班主任需要从激烈的情绪中捕捉3个核心信号:被接纳的渴望、被理解的诉求、对归属感的需要。 当小明紧擦栏杆的手指关节发白、脖颈青筋暴起时,这些肢体语言远比“跳楼”的威胁更真实。此时需要关注3个方面:一是肢体呈现的防御姿态,如蜷缩身体、双臂交叉;二是面部微表情,如瞳孔扩张、嘴角抽搐;三是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