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和实现育人目标的第一推动力。 首先,师德师风是教师发展意识的内在驱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优秀品行的引路人。只有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教
·主持人语· 2025年1月9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教师队伍发展上要启动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引领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体系,超前谋划教师资源配置;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
【摘 要】区域教师队伍发展应以师德为先,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与需求,架构层次分明、科学衔接的培养体系,满足不同阶段的教师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区域教师队伍发展的实践中应注重顶层设计,细化培养体系的基本架构,把师德师风作为重要标准与内容,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在骨干教师培养中的作用,以区研训员为纽带促成教研与各级培训的协作,逐步形成研训一体的区域教师队伍发展样态。 【关键词】师德师风;新时代;区
【摘 要】高质量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教师队伍发展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可以有效实现师德师风建设、职业技能提升和管理制度完善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06-0015-03 【作者简介】1.葛春庭,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南京,210008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教师教育的工作使命,提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自建校以来,将大国良师的典型代表时钧先生作为师德学习的楷模,引导教师传承“时钧精神”,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化霖行动”凝聚先锋力量,激发使命担当。 【关键词】时钧精神;化霖先锋;师德师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
【摘 要】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和战略主题,因为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为抓手,努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推上一个更高的平台,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师德师风;区域实践;文化生态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06-0022-02 【作者简介】张晓东,江苏省
【关键词】东海教育;教育现代化;党建引领;教育资源;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06-0024-03 【作者简介】易海军,中共东海县委教育工委(江苏东海,222399)书记,东海县教育局局长。 近年来,东海县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摘 要】新优质学校建设旨在纠正传统优质学校建设中的偏失,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新优质学校理念表现为回归教育本原、尊重师生个性、追求持续发展与贯彻教育公平四个方面。从实践上看,新建学校具备创建成新优质学校的独特优势。新优质学校建设的内部保障在于自我生长的发展模式与科学的内部评价体系,其外部保障在于区域综合规划、创新协作机制与质量监督等。新优质学校建设的发展路径包括理念共识、文化优校和策略强
【摘 要】高品质是任何一所普通高中应有的办学追求,但高品质办学的实施路径不应相同。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以传统“共生文化”为办学特色,将文化价值嵌入课程、师资、德育等育人要素,形成以“共生”为内涵特质和价值聚焦的育人架构。以文化为底色的高品质建设,成为学校根植传统接壤时代的办学个性。 【关键词】共生文化;共生课程;共创团队;共情德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摘 要】“创学堂”是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校本实践项目。“创学堂”以提升学生创新素养为目标,通过建构“四性”课堂结构模型、“三学”课堂学教方式、“三抓手”课堂行动路径,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行动、创新品格等维度培养具有“会发现、善思考、爱探究、乐分享”的“善创少年”。 【关键词】创新素养;场域建设;学教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5.5
【摘 要】针对区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江苏省镇江市对他们进行了积极的研判和有效的引导,通过建立教师发展标准、探寻名师成长规律、探索教师发展路径,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在“合作共享、和谐共生”的发展生态中,镇江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重塑专业精神,发展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了从“一般教师”到“学科专业教师”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区域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
【摘 要】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价值,了解苏州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对照党和国家对实践基地建设的相关要求,充分挖掘思政资源、对接教材多元整合、创新多样教学方法、搭建多维平台协同构建可行有效的实践路径,为区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思政工作创新探索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区域探索;苏州 【中图分类号】G641 【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江苏省新沂市实施以“研精覃思、培元铸魂、导以共进、促协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四维行动框架,推动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精准研读政策、多元培训、精准指导、搭建平台,为教师成长提供有力支撑,提升教育质量,构筑优质教育生态,助力新沂教育向更高目标前行,形成可借鉴的教师发展模式。 【关键词】四维行动;专业成长;
【摘 要】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及新课程方案要求,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提出打造“10%学习圈”,实施基于儿童学习机制的课程融通育人实践。“10%学习圈”要求充分利用各门课程规划中至少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时间,围绕新课程方案中的主题学习和项目化学习内容,设计和研发基于学科实践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学校从课程建构、内容重构、学程再构等方面探究“五育”融通的策略与路径,实现基于儿童学习机制的课程融
【摘 要】针对当下学校管理中以制度约束为重,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提出生物学领域中“末梢生长”的概念,并将其迁移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它基于师生真实成长,将育人立于学校办学的中央,激发执行层的潜在智慧和创新意识,在多维互动的生态管理体系中达成学校文化认同,实现“教育重管理”“管理即教育”的臻善境界。 【关键词】末梢生长;学校文化;活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摘 要】高中与高校协同育人是教育政策的引领方向,更是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内在而迫切的需求。在实践探索中,“双高”协同育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课程构建。江苏省天一中学借鉴书院“会讲”形式,拓展协同课程格局,促进“双高”学法衔接,优化协同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协同育人课程的整体功效。 【关键词】高中高校;协同育人课程;书院“会讲”形式;优化实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摘 要】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科规律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初中理化生的实验教学中,能够深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江苏省徐州市潇湘路学校以初中理化生的生活化实验教学为基础展开分析和探究,打破传统理化生实验教学的课程框架、打造基于生活化实验教学的泛在学习场域、打通全面协同的区域推进机制,以培养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感知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三力论”对当下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和新时代人才教育方式的研究有着积极参考借鉴价值。江苏省曲塘高级中学多年来一直基于陶行知“三力论”,不断开展扎实有效的生命教育实践研究,探索推进乡村中学生命教育新路径,激发学生主动融入生活,关注生命的热情,形成生活力、创造力、自觉力,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陶行知“三力论”;生命教育;实践研究;五育并举 【
【摘 要】随着我国融合教育的深入推进,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意识对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具有关键影响。在分析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角色理解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教师角色意识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教师角色意识的策略,包括强化专业素养、加强专业培训、注重实践反思、构建支持性合作机制等。 【关键词】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角色意识;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
【摘 要】为培养符合时代挑战与国家需求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立足“爱党报国、精益求精、技术创新、问题解决”四大创新实践素养,构建了由工程基础类课程、工程进阶类课程、未来工程师课程组成的跨学科课程体系,采用“过程导向”的中小学工程教育CDIO教学模式、“工程思维导向”的项目式工程教学模式、“成果导向”的工程实践训练教学模式进行实施,并从教师跨学科素养提升、学习时空重构等方面提供相
【摘 要】智能劳动具有鲜明的时代属性和独特的育人价值,依托研学旅行的独特优势将有效提升乡村小学智能劳动课程实施质量,助益乡村青少年手脑合一,实现全面发展。江苏省淮安市宋集中心小学整合区域范围内智能劳动课程资源,积极构建研学旅行视域下的“智启乡志”特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涵养家国情怀,培育劳动素养。 【关键词】研学旅行;智能劳动;劳动教育;乡村小学;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3
·学校简介· 江苏省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创办于2019年,是一所富有朝气的现代化学校,目前在校生7200多人,在职教师300余名,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3名,正高级教师2名,市级名校长、名教师3名,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0余名。建校6年来,学校在“固本清源,立根塑魂”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逐步构建“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以学为本”的课堂生态、“以德为本”的育人机制,着力打造“清源逐梦”卓越教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06-0086-02 【作者简介】张永芳,江苏省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江苏泗洪,223900)党支部副书记,高级教师,宿迁市名教师。 2019年暑假,我正式调任新建的江苏省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在这所新建校里,我既是一名语文教师,又是一名教科研工作管理
【关键词】个人成长;“清源逐梦”好教师团队;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06-0088-02 【作者简介】董晓鑫,江苏省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江苏泗洪,223900)教科室副主任,二级教师。 2019年夏天那个毕业季,我离开学习了四年的哈尔滨师范大学,也离开生活了22年的黑龙江,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泗洪这片沃土。自那时
【关键词】“清源逐梦”好教师团队;团队建设;教师角色;教师文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06-0090-02 【作者简介】韩益凤,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南京,210013)教师发展部主任,副教授,博士。 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江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2019 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启动“
·人物档案· 刘虎平,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长三角名校长,长三角科研先进个人,连云港市政府特殊津贴教育专家,连云港市劳动模范,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多次参加国家
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以利他而成就自己,在理想、在情怀、在眼光、在理念、在方法。 ——一组成语通透教师发展,百余金句洞见教育人生。《师说新语》一书以独特新颖的视角和设计,建构“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教育家”和“职业目标、职业本领、职业品质、职业信仰、职业领航”的发展坐标和方法模型,并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和深入分析,诠释教育家精神的实践品质和行为样态。本书获评江苏凤凰教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24年12月刊发了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王伟的文章《“雨花新课堂”:区域教学改革的系统构建与行动推进》,该文介绍了南京市雨花台区十多年来以建设“雨花新课堂”为重点区域推进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我读来很受启发,特别是文章中介绍了“雨花新课堂”的“精准教、多元学、显性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是提高学科教学效益、发挥学科育人价值的关键点。怎样在日常教学中优质高效地
陈金飞,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江苏省启东市蝶湖小学校长,江苏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精彩”好教师团队领衔人,《小学数学教与学》杂志编委,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先后承担10多项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