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2017年和2022年素养本位课程改革旨在构建我国数字时代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其根本特征是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与目标、学科大观念、学科实践与表现性评价。由此构成素养本位课程与教学的四大原理:创造性原理、理解性原理、实践性原理与表现性原理。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正式迈入数字时代,必将对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课程改革;核心素养;大观念;学科实践;表现性评价
【编者按】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开启省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进程。十余年来,课程游戏化建设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形成了以省级项目为示范、市级项目为骨干、县级项目为基础,逐级培育的课程游戏化改革模式,有力推动了全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期推出“省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主题策划,约请专家学者围绕课程游戏化的内涵与要求、原则与重点、路径与策略
摘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在江苏的实施及其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游戏化强调通过强化各类活动中的游戏精神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同时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将保育教育目标融入具体情境中。课程游戏化不仅是一项生活化、专业性的工作,还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教师具备整体思维和专业能力。课程游戏化有助于解决幼儿园课程建设意识薄弱及游戏活动缺乏等问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 关键词
摘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意在解决幼儿园课程实践面临的课程意识和游戏精神缺失,课程没有真正贴近儿童心灵等问题。项目以课程游戏化为切入口对幼儿园课程进行系统改革,提出了观念变革、环境变革、实施方式变革、评价变革等核心举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幼儿园通过园本教研引领课程实践变革、改造环境支持幼儿自主学习、开发资源促进幼儿经验生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 中
【编者按】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为深入学习贯彻规划纲要精神,《江苏教育研究》自本期起组织“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主题研究,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六大特质”“八大体系”开展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以推动规划纲要落地见效,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摘要:中国基础教育强国建设必然有自己的特色模式,目前对此还缺乏深刻的分析。除了要从宏
摘要:当前,跨学科主题教学存在主题选择的单一化倾向、知识整合的浮浅化现象、对学生学习体验感和参与感的关注度不足等偏误,其原因在于教师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知识储备欠缺、实施意愿不足、方法应用单一。为有效矫治上述偏误,教师可以通过精准甄选主题、优化教学实施、强化反思和评价等策略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同时,还应积极构建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加强与多学科教师的交流对话,合力探索并实践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
摘要:核心素养“落地”是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教学心理学的视角看,核心素养“落地”实质上是受教育经验引起学习者核心素养相对持久变化的学习过程。为确保核心素养被学习者习得,教育实践工作者需在更新知识观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发展就是学生以不同程度掌握不同类型知识的结果,而后依托有关核心素养习得的科学理论,探索、检验和实践促进核心素养习得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避免落入形式训练
摘要:从顾明远的教育经历出发,系统梳理其现代教育观和现代学校观有重要意义与价值。顾明远认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强调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在于观念的现代化。他提出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提高生活品质和价值。在现代学校观中,他强调校长的领导力,强调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倡导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顾明远;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现代学校 中
摘要:顾明远先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展现出了勇于表达观点、不断学习、包容他人、默默奉献等精神。教育家精神不仅体现在专业领域,更贯穿于日常生活中,这种精神对孩子的成长和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顾明远;教育家精神;身教重于言传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5)03-0056-03 在成长的漫漫长路中,家庭教育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
摘要:无论做经师还是人师,其核心都是专业性。顾明远先生的人格映照着教育家精神的底色,其教育思想彰显着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追求。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践行明远教育思想,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的实践路径包括:注重文化引领,形塑教师专业理想;深耕课堂教学,夯实教师专业根基;优化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品质;搭建发展平台,丰盈教师专业生活。 关键词:顾明远教育思想;教育家精神;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
摘要:数字化时代,“教师-技术”关系的背离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技术现象学的理论视角来看,教师与技术之间呈现具身、诠释、他异和背景四重关系的意向性结构。当前,教师面临认知焦虑与日俱增、自我效能不断降低、主体地位持续弱化、技术压迫无处不在等困境。为促进“教师-技术”关系从背离转向回归,教师应与技术走向合一,形成理性开放的正确认识;与技术协同发展,习得立足时代的科技知识;与技术和谐交互,具备灵活熟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发展和教育质量,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高负荷运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科研方法的欠缺、社会对教师日益高涨的期望等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县域中小学教龄15年内的青年教师职后专业发展进行调查发现,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认知、内容与途径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提升青年教师自我认知、强化学校支持、加强教师管理部门顶层设计等,可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学生成长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摘要:针对城乡学生较难获得平等课后发展机会的问题,采用案例研究法,基于空间正义理论对乡村学校课后服务开展分析。当前学校面临自主管理权受限、经费支出压力大、校外资源支持不足、课程供给力有未逮等困境,折射出政策注意力缺失、教育同构性陷阱、资源生态位劣势的危机。对此,应调整政策以兼顾城乡教育需求,加强城乡资源统筹,将课后服务纳入乡村全面振兴计划。 关键词:课后服务;乡村学校;空间正义 中图分类号:G
摘要:融合式劳动教育在幼儿成长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全方位提升幼儿素质,还能有效培育幼儿适应未来生活的综合能力。幼儿园积极探索并践行“五全融合式”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全课程融入,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实施全资源整合,搭建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注重全主体参与,各方协同提高劳动教育成效;推动全路径实施,多维度创设劳动情境;落实全过程评价,驱动幼儿劳动进阶。 关键词:劳动教育;五全融合;
摘要:在全面实施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与“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促进“学生减负”与“教学变革”协同发展,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从小学单元任务型作业切入,探讨作业的内涵意蕴,探究结构性、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单元任务型作业的设计路向,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任务型作业;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摘要:科学精神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运用辨析式学习方式,将哲学家们的生平、时代背景融入哲学课堂,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哲学观点,可以帮助学生对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形成全面、完整、公正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中学哲学教学;辨析式学习;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5)03-0091-03
摘要:传统的“流程式”集体备课存在新手思维局限、课本观念束缚、过程模糊、分工协作失衡、重教轻研等问题,凸显集体备课在理念与实践层面的偏差。生长型的“过程式”集体备课,构建从新手到能手、以生为本、过程精准、重视协作、强调教研的新范式,为小学语文集体备课革新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集体备课;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5)03-00
摘要: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设激发潜能、调动情愫的任务群情境,关联多维度的实践任务,寻找合适的视角将诗词中的画面具象化、内容场景化、诗句意境化。基于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以“循意象”为依托,从“还原”走向“审辨”;以“跨学科”为基点,从“融合”走向“驱动”;以“链专题”为导向,从“趋同”走向“析异”。鼓励学生深入体会浸润于诗词中的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摘要:学习共同体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构建的合作机制,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共同体的本质在于“动”,让学生通过具身学习理解数学知识,在动态中思考与习得。然而,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共同体常在“动”“静”间失衡,过于活跃或过于平静,影响效果。因此,在强调主体互动性、过程机动性和思维能动性的基础上,学习共同体还需“静”的调和,表现为独立思考与观察记录时的静和深度反思与复盘
摘要:综合性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其重要内容包括加强学科内综合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等。面对新的挑战性任务,太仓市经贸小学全柳芳团队明确培养综合素质的目标导向,尊重学科知识综合性的本源特征,落实学科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研发支持联结的活动支架,创生与知识呈现匹配的教学模式,并以淬炼硬核的专业团队为保障,从而描绘出学科综合学习的生动图景。 关键词:学科综合学习;联结;支架 中图
摘要:数学学习是在有意识、有结构的认知构建中去认知与发现的过程,传统教学活动知识“碎片化”、问题“孤立化”、活动“形式化”,导致学生的数学发现性思维建构不完整。数学发现性思维是一种复杂多维的思维活动,以直觉思维为基础,以辨析思维为核心,以演绎、归纳、类比等思维为路径。数学发现性思维促进认知关键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认知结构则为数学发现性思维建构提供基本框架。教学中,将问题提出作为激活数学发现性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