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校协同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显性命题,美国中小学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具有启示意义。其核心要素和运行机制包括法律法规的支撑、专业机构的引领、社会组织的活跃参与以及学校的枢纽作用等。美国经验显示,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家庭的主动参与和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以形成多方共育的良好环境。对我国而言,要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制度化和
摘 要: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基础,也是一个人能够积极地参与社会、工作和学习等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德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深受重视。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况及其变化,德国的教育部门、社会机构和家庭在预防、诊断、干预等方面做出了显著努力。德国从国家、社会、家庭层面采取措施促进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其中信息化手段在德国心理健康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体而言,德国教育部门和
摘 要:面对巴西日益严重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巴西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正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心理服务支持系统以应对此挑战。政府部门施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以帮助青少年处理心理问题;政府和社会组织重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等工具,为青少年提供更便捷的心理健康支持;学校提供心理辅导和培训;家庭得到关注并支持青少年的成长。巴西正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积
摘 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的推出及广泛应用对教师构成了严峻挑战,教师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重新探索自身的专业价值及核心要义。教师专业的核心要义是教师专业最为重要、基础、核心的内容,借助教师专业结构理论,体现在认知、情感、信念、行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贯彻教育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坚守教育信仰与人机交融共生。ChatGPT时代教师专业的实践向度,应充分将核心要义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综
摘 要: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为挖掘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 ,对美国教师队伍进行文献研究发现 ,其质量提升之路历经师范学校存续期、师范学校升格期、大学化教师教育期、教育改革回溯期和高质量公平发展期,表现出多元主体共同推进质量提升、提升路径逐步调适、所需教育经费得到阶段性补充、提升之路蕴含危机色彩等特征。目前,美国仍面临教师短缺、选择性认证项目依赖、多样性表现不佳、教师薪资待遇吸引力不足等问
摘 要:“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内卷”的痛点依旧存在,基础教育生态秩序完善的道路仍阻碍重重。学校、家庭与社会作为影响儿童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主体,与“双减”政策在观念上不一致,行动上不统一,导致儿童负担仍然难以减轻,面临着缺少有效社交、焦虑泛化与隐性不公正等问题。以儿童“美好生活”愿景为指导,立足社会生态理论的立场,综合“双减”系列政策和教育内卷化等相关社会系统,分析其对儿童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可
摘 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一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教育领域减负政策,并经历了以教育部下发首部教育减负政策《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为标志的起步时期,到将减负目标融入到课程改革目标任务中共同落实的发展时期,再到确立减负问题为社会问题,倡导各部门协同发力,全方位教育减负的新时期三个阶段。“双减”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和学生全面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