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它的均衡配置是缩小区域差距、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研究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选取师生比、高于规定学历专任教师比例、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三项指标,着重就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地区差异、空间收敛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地区差异逐渐缩小,但部分指标的区域非均衡现象依然存在;除小学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
摘 要:当前我国城乡教育差距仍然存在,教育公平的实现仍需努力。基于共生理论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共生单元在偏利共生型发展模式中的桎梏、教育资源从“共享模式”向“共生模式”转化的迟滞、城乡义务教育共生单元互惠共生价值观的缺失构成了制约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三大核心挑战。基于互惠共生立场,审视当前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困境并进一步追溯其根源认为,挣脱城乡桎梏以优化教育
摘 要:2022年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国中小学艺术整合教育的实践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通过解析美国艺术整合课程的涵义与教学要素,探讨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艺术整合课程以跨学科为核心,包含三种模式:艺术融合课程、艺术与学科整合课程、多方协作课程。其教学要素强调通过艺术形式构建学科理解,注重创造性过程与多重目标平衡,有效提升学生学业成绩、认知技能、学习态度、社会情感发展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经世代积累并不断传承发展形成的重要思想文化,现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相关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深远,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需要遵循高度价值引领、逐级体系构建、实践育人导向等基本原则。在课程建设具体实践中,课程布局、师资队伍建设
摘 要:网络文娱内容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健康成长构成了潜在威胁。鉴于此,研究对我国未成年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实意义、现实挑战和治理路径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网络空间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引领力量、未成年人网络主权意识与数字生存能力、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软实力传承的现实意义,剖析出我国未成年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实挑战涵盖了网络不良信息与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未成年人注
摘 要: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提升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曾经的“科技大国”,俄罗斯在科学教育方面具有相对成熟的体系和丰富经验来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积极性。在科学课程标准方面,小学强调爱国教育、课程内容生活化与能力培养、以及实践与生态教育的结合,初中强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重视职业兴趣培养及突出本土地理与人文气息,高中体现跨学科和综合性特点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在教材
摘 要: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使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扮演了愈发重要的角色。诸多国家积极探索高质量科学教育的发展模式,其中日本的实践经验尤为值得关注。通过对日本科学教育体系的深入剖析发现,日本通过《理科教育振兴法》与《科学技术基本法》 等立法,确立了科学教育的法律基础,并强调社会、家庭与学校间的协同合作。在实施方面,日本以科学素养培养为核心,构建了连贯的课程体系,注重跨学科学习,并推动科学教育从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