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教学”“学习”和“评价”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这三个环节的高效设计,也要注重三者关系之间的相互协调,如此才能真正地保证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维能力、责任意识的关键课程。不管是从心理特征,还是认知水平对初中生进行分析,其都处于一个相对不成熟的状态,因此对此阶段的学
与以往单一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互动式教学更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应用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概述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但是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从学科本身来看,道德与法治是集教育性与思想性为一
高中政治是高中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有着教学内容广泛和知识点较为零散等特点。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高中政治教材、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将知识点融入大单元之中。这对教师的挑战是比较大的。所以,教师要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对课内外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析,找到突破点,进而体现大单元教学的效果。 一、选择大单元教学主题,奠定教学基调 大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引导下的重要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教师的正确引导,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指明方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明白政治学习的重要价值,并领悟到其所具
历史诉说的是年代久远的人与事,也是今人探知古人思想和智慧的有效载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学习历史只需背诵和记忆即可,殊不知这种浅显的方法难以让学生对历史产生足够深刻的理解。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敢于打破陈规旧俗,要树立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展切实有效的历史教学。 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实现有效的对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教学方法和学生认知特点的不同导致初高中历史课程之间难以顺畅过渡。本研究旨在通过问题驱动模式解决这一问题,以促进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和实施问题驱动模式的初高中历史教学,为改善历史教学衔接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初高中历史课程衔接不畅原因分析 1.教材编写侧重点不同。 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几个方面彼此联系、互相支撑。项目化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对历史的亲历性感受,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确定合适的项目学习主题 项目化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
在“三新”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能力,能够自主提出问题、主动表达质疑。问题意识,对于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而言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广大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按照课标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利用不同的方式灵活提出问题,多角度为学生搭建问题场域,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提
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高度重视,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选取史料时,要在遵循史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史料,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鲜活性、思辨性、前瞻性,让历史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 一、教师要善于选取典型史料触动学生 1.史料选取要鲜活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除了有效利用课本提供的史料外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若具备了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思维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并能够用地理实践力来影响或改变自己的生活。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地理实践力落地、落实,在课堂学习中生根发芽。 一、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实践问题 首先要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要全面分析教材,围绕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既可以基于教材原有单元的框架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组,又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将相关内容组织起来进行重构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进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以大概念为视角分析教学主题 新课标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高中地理教学亟须寻找更为高效的知识传递与整合方式,思维导图以其独特的视觉化表达与逻辑结构,成为助力地理教学的有力工具。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将复杂的地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更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与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表达、组织、优化和整合思维信息的可视化工具,以中心点为核心,通过分支线将相关的概念、信息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形
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中阶段,地理教育不仅需要满足传授知识的要求,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本文将探讨大单元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关注如何通过大单元主题式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综合培训,提高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认知 在高中地理课堂应用大单元主题式教学,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认知。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并能够
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都存在一定困难。地图种类、地理知识非常复杂,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只能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难以保证学习质量。为此,教师应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贯彻落实深度学习理念。 地理属于文科范畴,但对多数文科生而言,地理却是如同理科一般的存在,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思考。当前,深度学习已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注重对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深
在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是组成要素之一。所谓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一直以来,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与考试评价中,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而且从教学到评价都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点,那就是总是通过某些真实的素材来创设学习或考查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以形成人地协调观或用人地协调观去阐释。这也就给日常教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那就是人地协调观的培养,需
概念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地理这门学科涉及范围非常广,囊括的概念也非常多,其中能够反映学科本质、居于中心地位、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和解释力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称为核心概念。复习课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次整理、提升,需挖掘教科书中的核心概念及相关子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组织系统化和网络化,是复习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中“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的教学为例。 【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表现出教学的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成为现阶段我国最为重视的教学课题。学生的心理品质不仅反映着学生的思想水平,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拓宽学习领域,提升学生、教师的整体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完成认知内化的过程。本文将从“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体验过程”“丰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体验效果”“妙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体验过程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同时也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当中展开思考,为实现深度学习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水平。基于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研究对象,就其深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初中阶段,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正是形成正确法治意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思维,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合理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联系现实生活,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养,更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式教学,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和自主性,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详细探讨项目式教学如何成为助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 一、精选项目主题,渗透核心素养 在项目式教学中,精选项目主题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认识、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教材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提供了开展教学的基本材料。历史教材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成为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教师,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本文旨在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效性。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贯彻新课程标准,使学生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历史学科是一门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时空观念、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而信息技术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和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策略。 一、融合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为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在课程实施上,应注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机制的改进,将教、学、评进行整合,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笔者以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例,就“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展开讨论,以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立足
地理是具有综合性、人文性的学科。在初中地理课堂,学生可以学习、接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换个角度看待生活,认知社会。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观念,能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思想和方式,是一线教师面临的挑战。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地图素养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学生首次从地理专业角度出发学习地图,了解地图的各个要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价值追求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关乎思维品格的养成,关乎环境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的形成,关乎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全面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具备专业而扎实的地理知识素养及较高的教学技能属于教师的业务素质;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属于
大单元教学是对现行的教材进行整合并划分成多个大单元,教师针对大单元主题进行集中教学,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大单元知识点,强调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完整性。大单元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又能落实新课标要求。笔者在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进行深入研究。 一、结合新课标要求,确定地理教学主题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标要求确定地理教学主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也就是根据新课标
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将会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 一、明确教学目标,明晰学习方向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地形地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要想推进核心素养下的
高中地理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科目,在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熟知地形地貌并熟练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才能强化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能够在改变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流水地貌》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形地貌以及自然环境样态。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构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是生命教育的起点,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则是对学生提出的第一个生命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是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一步。 本节课围绕“生命有时尽”和“生命有接续”两个层次展开,涵盖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大主题,内容理论性较强,相对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来回答“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问题。本活动设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教师可以将自身的法治思维意识、议题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时事热点等作为出发点,持续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议题式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教学法之一,在全面坚持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 一、培育学生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1.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是一个国家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要求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这样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评价工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或者行为表现等客观指标来评价学生,并且多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道德与法治发展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成长过程,
课程思政是指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非简单的思政教育与课程的结合,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要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育人观。将高中历史作为重要载体,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开发历史知识的育人功能,正确引导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结合唯物史观素养,形成科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时期,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性维度,科学精神的培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至关重要。 本文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2第四课第一框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教学为例,探究科学精神培育的路径。 一、优化情境,设计序列活动 情境是教学的载体,对应结构化的学
“双减”背景下,愈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为使初中地理教学进一步提质增效,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大单元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立场着手,将单一课堂教学转变为整体教学,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在本文主要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教学为例,就“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措施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摘要 在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中融入“两山”理论,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在跨学科教学中融入“两山”理论的设计框架,并结合古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变化,梳理了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变迁史,表明基于“两山”理论,走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地理跨学科教学;“两山”理论;生态文明 随着教
尚美德育和地理学科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实践证明,将尚美德育融入地理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带领学生走进美妙的学科世界,培养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将尚美德育与地理教学融合,把尚美德育落实在地理课堂上,落实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理学科是一门具有美学特征和美育功能的学科,地理教学以区域为载体,具有广阔的空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