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对课后服务秉持着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的态度,将其作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基于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CIEFR-HS)2019年数据发现,我国中小学生家庭同时承担着一定程度的学科类课外补习支出负担和非学科类课外补习支出负担;低收入和父母未受过高等教育家庭承担了更高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课外补习支出负担,有较重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课外补习支出负担的家庭比例也更高;参加学校课后服务能够减轻中小学生家庭课外补习支出负担,尤其体现在低收入、农村和父母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弱势家庭。因此,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监管时,应兼顾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重点关注弱势家庭课外补习支出负担;在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础上,重视引导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持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保障城乡资源配置均衡,从而有效减轻中小学生家庭课外补习支出负担。
摘要: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加强青少年“五个认同”教育对培养国家认同、巩固主流价值观具有战略意义,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教科书是教育主渠道,思政教科书更是培养青少年“五个认同”的关键载体。研究系统分析部编版思政教科书对“五个认同”的教育内容建构与方法特征发现,在“五个认同”教育内容中,“中华文化认同”课程份额最多,并随年级升高而精简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课程份额排第二,并随年级升高而增加;“伟大祖国认同”课程份额排第三,并随年级升高而增多;“中国共产党认同”课程份额排第四,相对均匀地分布在各年级阶段;“中华民族认同”课程份额最少,集中分布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在“五个认同”常见的三种教育方法中,社会功用主义结果论方法居多。利己主义结果论方法主要呈现于“中华文化认同”课程中,使用频次随年级升高而减少;社会功用主义结果论方法主要呈现于“中华文化认同”和“伟大祖国认同”课程中,使用频次随年级升高而增多;道义论主要分布于“伟大祖国认同”课程中,使用频次随年级升高而增多。该特征契合青少年道德认知从“后果判断”向“原则内化”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螺旋上升逻辑。因此,教师应用该套教科书时需注意“五个认同”各部分教育内容的相互搭配、遵循青少年认知水平发展规律、加强各类教育方法的相互弥补,从而增强教科书对青少年“五个认同”的教育效果。
摘要:创业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承担着为学生奠定坚实基础、塑造全面素质的重要责任。因此,研究聚焦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业思维培养,运用效果推理理论,探究如何利用体验式教学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效果推理式创业思维。研究发现,体验式教学在契合课改方向、满足创业情境需求及遵循思维生成规律三个维度上,对培养学生效果推理式创业思维具有适配性。进一步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与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形成效果推理式创业思维的培养路径。由此建议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体验式创业教学过程中,差异化设定学段培养目标,以多元体验活动为载体融入真实商业情境,创设开放试错环境,融合过程与终结评价,构建贯穿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创业思维培养体系。
摘要: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和课程德育的实现均离不开情境德育的支持,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情境德育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然而在本质的和本真的价值追求上却存在重情境轻内容、重技术轻引导、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研究选择哲学思辨研究范式及逻辑分析方法,澄清对情境德育的认识以促进德育者的认知归位,校准数智技术工具性定位以促进德育者价值引导归位;优化学生道德学习场域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归位。研究发现,数智时代真实性德育情境要有真情境、真情感、真问题、真贯穿,真实性情境德育要有真内容、真移情、真实践、真引导,真实性德育评价要有真监测、真评价、真利用、真反思。基于此,数智时代真实性德育情境要做到目的真、情境真和设计真,数智时代真实性情境德育要做到引导真、内容真和利用真,数智时代德育真实性评价需做到监测真、评价真和结果真,以此助力数智时代真实性情境德育得以实现和发展。
摘要:在立德树人与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双重驱动下,推动教师从“经师”向“人师”转型,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议题。以跨时代教育家孔子和陶行知为典型案例,运用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框架,基于“一定时空中的生活”“个人主观能动性”“相互联系的生活”三大核心原理,深入探讨教育家从“经师”走向“人师”的成长机制。研究发现,“一定时空中的生活”是教育家成长为“人师”的方向指引,“个人主观能动性”是成长的核心要素,而“相互联系的生活”是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据此,建议从时代需求、个体能动性、社会关系三个维度构建“人师”成长的“同心圆”路径,倡导未来教师立足数字时代需求,努力筑牢内心道德法则,同时积极寻求社会关系的支持,实现向“人师”角色的跨越与升华。
摘要: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是教师教育领域极为关键但仍未解决的根基问题。二者界线消弭,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更应从教师和学生思维出发,剖析教学智慧。美国核心实践联盟以教师教育实践转向运动为背景,从理解教师决策、学生言行的含义和提供新手教师践行教学思想两个维度出发,构建多元教师培养路径,促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因此,研究基于思维可视化理论,探析美国核心实践联盟新手教师培养经验,从生成教师教育共同语言、剖析教学判断和学生行为潜在内涵以及丰富实践教学智慧路径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核心实践联盟将教学核心实践作为抓手,在教师教育方法与策略中聚焦实践展示与贴近,以实现新手教师教学思维逻辑的习得与应用,但同时受限于现实情况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参考美国核心实践联盟为教师教育提供的新思路,未来我国应从生成教学核心实践、剖析师生言行内涵和丰富教学实践路径出发,助力为新手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