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和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材中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论述只有关于浓度平衡常数而没有压强平衡常数的内容,高中化学教师一般都是在高三复习时碰到相关高考题时就题解题,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在高二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新授课阶段就引入压强平衡常数概念,建构学生基本的解题思维模型,从而让学生降低高三时对该类题型的畏惧感。 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钱扬义教授团队构建的中学化学研究型教学的
项目式学习强调基于情境,围绕真实问题的解决,进行目标统整和内容统合,关联并重构知识,引导学生在经历完整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大概念,建构学科和跨学科思想方法及认识方式。该文选择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情境素材,以探讨“铁红的前世今生”为生活线,以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7章“广泛应用的酸、碱、盐”的内容为化学知识线,双线并举,构成一堂有趣有料有温度的化学项目式复习课。 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
一、SECI理论主要内容 20世纪末,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于《创新求胜》一书中首次提出了SECI理论。在SECI理论中,知识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揭示了这2种知识之间相互转化与作用的过程,并认为这种过程是知识创造的主要途径——即个体若要习得新知识,需要在预设好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知识在头脑中完成理解与迁移并将知识运用在新的情境中。 SECI理论提出的知识转化模式包括“社会化(Social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与社会”是初巾化学五大学习主题之一,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大概念,涉及较多STSE内容,包含资源、能源、材料、环境等核心知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新课教学仅将真实情景作为导入,无法发挥STSE情境的育人价值,情境间缺少联系,难以形成方法链及知识网,教师应选择恰当的STSE情境展开该主题的教学,重视情境的真实性、关联性。基于以上背景,以“煤改电”工程
为顺应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数目庞大等情况,中国化学会(CCS)参考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制定的《有机化学命名法》(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 IUPAC Recommendations and Pre-ferred Names 2013)(IUPAC2013)与历年来推荐的命名原则,同时结合中文构词习惯,对198
1.氮元素和磷元素非金属性哪种更强?氮元素和磷元素单质的活泼性哪种更强?如何进行解释? 答: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氮、磷2种元素所处的位置,氮元素比磷元素的非金属性更强。 通过氧气分别与氮气、磷发生反应的难易程度易知,磷单质比氮单质化学性质活泼。 原子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可用来解释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如原子得到电子越容易,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原子得到电子越难,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
一、知识梳理 (一)化学式 1.意义 (1)表示1种物质; (2)表示1种物质的组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1个分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分子的构成。 2.写法
一、有关物质变化的“不一定” 1.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属于物理变化。 2.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轮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无新物质生成,是属于物理变化。 二、有关物质组成与类别的“不一定”
溶解度曲线的图像问题是利用图像手段,将物质的溶解度与溶液中组分的物理量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该方法是运用数学函数关系研究化学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一、温度变化对溶解度曲线中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对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某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能够比较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某种物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值。 例题1 (2023年衡阳节选)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一、一个反应的成分判断 关于1个反应后溶质成分类探究猜想方向有2种:1.只含生成物;2.含生成物和其中1种过量的反应物。 例题1 (2023年潮州模拟)某兴趣小组用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将约5mL氢氧化钾溶液放人烧杯中,然后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____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
化学电源是将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常见的化学电源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一、特性 1.一次电池:是指放电之后不能充电的电池(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能逆向进行的),不能反复使用。一次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制成胶状,不能流动,所以一次电池也叫做干电池。 2.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又叫充电电池,充电电池是指放电之后能充电的电池。在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在充电时又逆向进行(生成物重新转化为
一、替代法 例题1 分子式为C5H10O2且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和分子式为C4H2Cl8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分别为( )。 A.4种,11种 B.3种,10种 C.4种,9种 D.3种,11种
考点一 外界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考查浓度、温度、同离子效应、化学反应等外界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常要求判断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与结果。学会应用勒夏特列原理、把握电离平衡移动的本质。 例题1 (2023年丹东市高三模拟)次磷酸(H3PO2)是一种一元弱酸,可用作杀菌剂、神经系统的强壮剂。H3PO2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中,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做法是:将下端呈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红热变黑后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几次,通过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说明铜是催化剂,通过闻试管中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证明产物是乙醛。该实验虽然简易可行,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通过闻气味的方法确定产物是乙醛,这个说服力不够强,因为无水乙醇的挥发性很强,乙醇的气味会带来干扰。 2.铜丝从酒精灯
一、原实验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第二册中铜和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存在如下问题: 1.反应前装置内残留空气对稀HNO3与Cu反应生成气体产物的判断有干扰。 2.通过原实验装置不能有效验证NO、NO2的相互转化过程。 3.反应结束后装置内残余气体没有进行尾气处理,有毒气体可能污染环境。 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三、改进实验的操作步骤 1.分别将输液袋内
反应热(△H)的计算是热化学的常见题型,据此说明计算反应热(△H)常用的4种方法。 一、根据一定量的物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计算 要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明确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以及明确AH的数值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在高考中,化学反应原理题中必涉及有关平衡的相关计算,很多省份还以多重平衡为情境,通过图表等不同形式提供信息,要求考生在相对简单或较复杂的情境下,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有关平衡常数或转化率的计算。该文根据反应原理题中考查的形式进行归纳分类并构建解题模型解决此类问题。
该文以2023年化学高考试题为例,通过巧妙运用证据推理策略,深刻领会解决有机合成推断的一般思路,顺利突破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机物名称、结构、官能团的推断,有机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有机物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的求解等一系列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题型概述 化学反应原理最容易失分的是图像题,原因是图像的呈现方式变得越来越新颖,如试题中涉及的图像已不仅仅是速率与简单的化学平衡,研究体系也已不是单纯的气相体系,往往根据实际工业生产,更多的是研究复杂液相反应体系,坐标参数也不再局限于时间、温度、压强、速率、转化率、百分含量,而是有更多的变量,像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分压或离子浓度的对数或负对数等,分析投料比、转化率、产率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使试题
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通常是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的,该文讨论充入某气体反应物或者生成物后,平衡移动的方向。 一、浓度平衡常数Ke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梳理2023年高考真题,不管是新高考考区或者全国卷考区,电化学属于高考必考内容,每套试卷均出现选择题,部分试卷中出现在大题中,考查知识相对固定,分值也趋于稳定,只是电化学题目展示都是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图文并茂。 在高三复习备考中,以真题为导向,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关注教材,能力提高不能脱离基础的夯实,教材知识是根本,真题考点是航标,真题训练是检验,三关通过,解决电化学问题不难。所谓量变达到质变,基
一、物质的性质正确,但用途错误 错例1 患者服用的“钡餐”是BaCO3等难溶于水的物质。 剖析 BaCO3虽然难溶于水,却能与能胃酸反应生成有毒的BaCl2,故不能用作钡餐,钡餐的成分是BaSO4。 错例2 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蓝色,可用淀粉溶液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剖析 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为KIO3而非碘单质,故淀粉溶液不能用于检验加碘盐中的碘元素。 错例3 Na2CO3具
一、单质铁 铁是一种银白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铁能被磁铁吸引。铁属于较活泼的金属。在点燃条件下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0。;在加热条件下Fe与F2、Cl2或Br2反应均生成FeX2,但Fe与I2反应生成Fel2;在加热条件下Fe与S反应生成FeS;在常温下,铁能与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铁能与稀硝酸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铁与比铁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铁与三价铁盐能发生
矛盾观视域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主要是通过系统分析反应体系中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 一、书写要点分析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既有分子形式也有离子形式(矛盾的双方)。对电解质是拆写成离子形式还是不拆写,要看电解质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抓主要矛盾)。 如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强电解质盐)在水中有分子形式(不存在完全电离的物质)也有离子形式,主
1.组装实验仪器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先左的右(拆除时相反)。 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3.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待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给氧化铜加热;结束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再继续通人氢气至冷却到室温。 4.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给药品集中加热。 5.制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6.
硫酸是一种二元强酸,不仅具有强酸性,而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和难挥发性。硫酸在中学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稀硫酸用于酸化试剂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氧化还原反应广受各级各类命题专家的青睐。 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否则,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例题1 (2023年高考全国理综乙)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用明矾对水进行净化 B.道路上雪天撒盐融雪 C.暖贴里的铁粉遇空气放热 D.荧光指示牌被照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