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联通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知识节点与学习者联结的过程,该过程的完整性与有序性直接关联学科课程目标的实现效果。比较并解构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是分析初高中知识内容底层逻辑衔接、建构地理学习联通模型的基础。本文以“地球运动”为例,多维度对比现行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对比成果为蓝本创建大概念课程,探讨新课标视域下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有序驱动初高中地理内容有效衔接的可行方案,以期探索不同学段地理核心素养的一
摘 要: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注意教学各方面的一致性,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整体教学观念。本文厘清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与“单元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取“莞铜协作”单元教学大概念,设计了以评促教、以教催学、以学为宗旨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案例,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紧密地融合在单元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教学;莞铜协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行,地理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由追求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逐渐转变,学习方式的变革也迫在眉睫。然而,传统地理课堂仍以单课时教学为主,存在知识碎片化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建构知识体系。本文尝试将单元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构建目标统整、内容重构、任务驱动与评价反馈的“四阶设计模式”,并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为例,通过感知、深化、体悟与应用的单元项目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建议落实大概念和大单元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可助力学生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区域发展”教学课例,通过组织有逻辑、有联系的知识体系和真实情境,对基于地理学科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体系构建与教学设计路径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地理教师进行大单元知识整合提供思路,也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大概念;区域
摘 要:学科美育的本质,是将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等审美体验浸润于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地理美育应浸润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勤劳美、品德美和健康美等美育向度在独具特色的地理课程体系中均有契合点。在新科普版“认识周围的环境”教学内容中,地图的演化历程指向科学美和社会美,校园地图的绘制指向勤劳美和健康美。基于此,本文设计了立足“核心素
摘 要:“体验学习圈”模式的“具体体验”教学环节受限于时空环境而难以实施,利用VR技术创设仿真情境能够给予学生具体体验,支持“体验学习圈”模式的开展。本文以“地球的内部圈层”为例,探讨在VR技术支持下“体验学习圈”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地理教师将VR技术与“体验学习圈”模式相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VR技术;“体验学习圈”模式;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情境教学作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聚焦当前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境到底”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独特优势,并结合问题链式设计与整体情境教学理念,以“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为例,设计基于“一境到底”的问题链式整体情境教学,以期为优化地理情境教学提供实践路径。 关键词:“一境到底”;情境教学;问题链;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
摘 要: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也是高考地理考查的重点。本文从人地协调观的3个维度对2022—2025年全国卷、湖南卷、山东卷、湖北卷和广东卷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近4年各试卷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内容平均占比为37.40%;对人地协调观3个维度的考查比例虽存在差异,但整体趋于均衡。考查情境以生产情境和生活情境为主,分别占比47.37%和30.26%,在考查时覆盖了高中地理诸多必备知识。建议在
摘 要:本文选取2021—2025年江苏省新高考地理试题中的部分非选择题,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3个维度分析综合思维在地理试题中的体现,揭示出要素综合考查思维层次、时空综合蕴含地理过程、地方综合彰显江苏特色的命题特点。基于“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得出以下教学启示: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综合思维素养内化;诊断学生思维水平,助力综合思维素养进阶;重构单元作业设计,巩固综合思维素养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思维发展。地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思维发展为对象,深入研究从学习过程到结果的思维表现,并积极开展思维结构评价。本文以“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为例,尝试在地理习题课中建立“感知·关联·迁移”的思维进阶路径,设计“审题—说题—破题—解题—命题”的教学活动流程,引导学生从浅层信息加工转向深层理解应用,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地理思维。 关键词:思维进阶;地
摘 要: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然而跨越知识教学与素养培育之间的“鸿沟”,需通过大概念教学来搭建桥梁。本文基于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地貌”知识模块,对综合思维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解读,探究核心素养学业水平与大概念层级结构的同步进阶关系,并据此构建“地貌”知识模块大概念垂直层级图谱。最后,进行基于层级图谱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为实际教学中大概念知识的呈现方式和跨学段同主题知识的教学提供参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海洋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且蕴含丰富的海洋教育资源,为跨学科视角下开展海洋主题学习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校本课程“深耕蔚蓝,向海图强”为例,阐述“地理+”跨学科视域下的海洋教育实施依据与实践路径,以期为跨学科海洋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跨学科;海洋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教师开展问题式教学设计的主要难点是寻找适宜的情境,改编乡土素材是便捷方式之一。本文以“海水的盐度”为例,探索基于真实乡土情境的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删减素材时保证情境的完整性和故事性,设计问题应兼顾课标要求并适度发散;协调乡土素材与其他经典案例的关系,广泛阅读其他版本教材中的情境素材,在课堂上补充变式案例,并在课后作业中全面覆盖知识和能力要点;在单元教学设计中融入多个乡土素材,并在单元作业中
摘 要:实验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科学而全面的实验教学,应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的始终。笔者以湘教版必修一“冰川地貌”为例,在研读课标与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反思中自主优化设计迭代实验。此过程促成了学生对冰川作用原理与相关概念的进阶性认知,提升和培育了其地理实践力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也帮助教师意识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等实验开发模式的科学性
特等奖 苏晓颉 龚 倩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马 磊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夏晓银 张喜风 程 红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谭 平 单欣若 聂汉江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杨 越 崔娟敏 韩 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邱泽峰 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郭晓龙 东莞市常平中学 何建锋 林远格 赵美霖 嵩县第一高级中学 [{ 林千策 户清丽 陕西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地理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当前,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塑造教育新生态的核心驱动力,而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人地协调观及跨学科能力方面的独特价值,更需通过技术赋能与教学创新实现突破。为创新育人模式,赋能学科发展,本刊面向全国地理教育工作者征集具有前瞻性与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近期重点征集以下选题方向的研究成果,欢迎赐稿! 1.数字化地理教学实践。智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