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校园足球在普及推广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在训练体系建设上存在内容重复和年龄段脱节等问题。基于系统科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校园足球训练体系的内在特征和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校园足球训练体系建设需要符合整体性、层次性和环境关联性等逻辑特征;校园足球训练体系需要构建合理衔接的内容要素和结构要素;环境调控是校园足球训练体系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教练
摘要:U18年龄段青少年球员在足球运动发展过程中面临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重挑战。本文探讨如何通过队医、教练员与体能训练师之间的协作,优化U18年龄段青少年球员的运动表现和医务监督方案的具体实施,重点分析了当前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配套的保障措施与实施策略,同时指出需要加强对教练员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协同配合训练效果。另外,还需要不断完善球员的个性化训练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球员进行差异
摘要: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 SPSS 26.0和 AMOS 24.0软件,对参加足球运动的586名大学生进行统计分析,探究足球运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及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参加足球运动与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足球运动的团队协作和同场对抗,能培养大学生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践探究法等研究方法,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课程育人视域下校园足球不同水平段教学内容选择、大单元教学框架构建和足球结构化教学等内容,在内化足球专项运动技能的同时,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有效的途径,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并外化为素养,让学生做到能用、会用、管用,以达成足球教学育人目标。 关键词:课程育人;校园足球;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摘要:发展校园足球对推动素质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足球教师作为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健康教育能力,才能顺应校园足球发展的需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足球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构成要素和培育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新时代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校园足球;足球教师;健康教育素养;路径研究 足球教师作为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他们的健康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注重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围绕核心素养,既关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与专项运动技能,又关注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及体育品德;既关注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又关注健康意识和行为养成。从2018年开始,拱墅区以“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
标志盘作为体育教学中较为常见的轻器材,经常被教师广泛运用,巧妙地使用可以有效提升课堂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通过不同颜色的标志盘锻炼学生在运动时的观察能力;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决策思维;通过正反面的快速翻、盖变化增强学生的灵敏性;通过对区域的限制或者要求的限定来强化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让足球课堂充满趣味性,使学生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一、“红绿灯”游戏 游戏目的:体验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并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促进每1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落实《义教课程标准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将体能练习放在突出位置,如何在教学中有趣和有效地发展体能成为新的探讨方向。笔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与足球项目特点,聚焦以趣引领,营造真实情境,打造趣味课堂。同时,将单一动作多样化学练,实现学习技术促体能;将组合练习多元化搭配,实现巩固技术展体能;将游戏比赛情境化创设,实现运用技术补体能。通过足球内容的简化重组、多元搭配,培养低段学生足球基本技能与足球兴趣。充分利用“10分钟足球技能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理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以培养足球运动兴趣为主线,采用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步了解足球知识、体验技术和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主动参与、互助合作等心理品质,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的指导下,将目标细化、量化和标准化,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有效练习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脚内侧传接球技术。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纲要》水平二(四年级)第3课时。脚内侧传接球是足球比赛中最为常用的动作技术,通过脚内侧传接球的学习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通过教授脚内侧接球转身技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设真实的比赛情境,营造有趣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尽情享受足球运动带来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坚持“学、练、赛”一体化设计,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足球活动中体验锻炼的价值,在课堂中享受体育的乐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采用“体验、探究、互动”等方式逐步展开课堂教学,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以及自身热情的散发,使学生在宽松、和谐与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锻炼和思维开发。 二、教材分析
队员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其在训练中没有解决的技术、技能、战术以及意识等问题的集中体现。要想解决比赛中的“扎堆”问题,重点在于在训练中设计相应的游戏和训练场景,让进攻队员切身体会“扎堆”的劣势以及分散的优势,进而形成进攻时分散接球形成的内驱力。 一、组织观摩各级比赛视频 开展目的:引导队员初步建立比赛认知。 开展方法:教练员组织队员利用室内课时间观看《足球带我奔跑》类型的足球比赛分析视频,通
扎堆现象是足球比赛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比赛中,这个问题尤其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队员个人技能水平不够、缺乏足够的自信和勇气等。当队员在比赛中扎堆,比赛往往会变得混乱无序、节奏缓慢,不仅影响了团队间的默契和战术执行,同时也增加了队员受伤的风险。笔者在多年足球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扎堆现象”现象的原因,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足球学习初级
在日常足球训练中,队员们带球跑速度总是比较慢,无论教练员怎么提醒,还是收效甚微,这与实际比赛需要的带球速度和节奏严重脱节。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一种提高快速带球跑能力的训练方法,通过防守队员在后面追逐施压,迫使进攻队员摆脱防守队员,在提高带球速度的同时,培养队员在快速带球中完成射门的能力。 一、做热身:面对面带球跑训练 训练目的:体会正脚背向前带球动作技术,使队员能运用扣、拨、推、拉、急
足球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对队员技术的要求日益增高。接球技术作为足球比赛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对于队员来讲直接关系到整个球队的进攻和防守效率。随着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18区”的概念逐渐受到了广大教练员的关注。所谓“18区”即将足球场地细致地划分为18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战术价值和功能。18区的划分通常是基于两条纵向大禁区线作为基本轴向内延伸,在半场划分出“中间宽两边窄”的九个方形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位于天河区东北部,是一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秉持“绿色教育”理念,以独特优质的自然环境,逐年攀升的教学质量和校园足球特色在同类学校中崭露头角。学校坚持顺应学生的自然天性,强调天人合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和谐均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个性张扬;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强调心理健康;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强调主体意识;追求学生成长的生态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
江苏省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东北塘实验小学)创建于1906年,学校秉承“诚毅”的校训,坚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的教育理念,不断追求“特色东小、文化东小、和谐东小、幸福东小”的愿景。学校致力于提升办学品质和内涵,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2019年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足球运动开展,将其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制订足球特色项目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始建于2010年,是一所高标准、高配置的现代化学校,现有教师181名,学生3415名,配备300m田径场1块,篮球场8块,羽毛球场2块,排球场2块。学校以“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学习和发展的灵动空间”为办学理念,全面落实“存远、博习、养趣、尚雅”的校训,努力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校园、人文校园、智慧校园,塑造心怀热爱、专业精深、具有使命感的幸福优雅教师,着力培养酷爱读书、个性优良、
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始建于1974年,学校秉承“立德树人,臻于至善”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校园足球工作。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河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从20世纪90年代起,学校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发展,坚持“一个中心、两个根本、三个意识”的足球特长人才培养新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品德修养和特长训练为根本,作为开封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大兴小学)始建于1912年,是江苏省北部一所农村普通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39个,学生2022人,教职工116人。其中,专职体育教师7人,足球专业教练员8人。10年来,大兴小学全面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工作,从“普及足球运动、人人会踢足球”到“内涵发展、精品办学”育
《校园足球》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期刊。《国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035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刊物号:CN10-1333/G8)。 1.要文要论。主要刊发校园足球有关政策、权威解读和落实情况跟踪报道;有关领导同志、权威专家的重要讲话、观点和研究。 2.理论探究。主要刊发校园足球基础理论、校园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