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相关制度与经验可以为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治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比较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采取分类分级的处遇方式,相应的教育措施分为非机构化教育、半机构化教育、机构化教育三大类。在半机构化和机构化措施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设计各具特色,同时也呈现出若干共同特
摘 要:日本少年院面向罪错未成年人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执行规范与干预体系,涵盖执行对象、执行主体与机构、执行程序等方面。其干预体系注重分类管理与分级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和罪错程度的未成年人制定个性化矫治方案,实现从行为矫正到社会适应的全方位干预。基于日本少年院的经验,未来我国专门教育可通过细化分类管理与分级教育标准,兼顾行为矫正与未来发展目标,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多方力量,同时结合认知理解、
摘 要:青少年群体的法治素养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志。21世纪初,日本文部科学省开始在中小学推行法治教育改革,旨在利用重视思辨的法学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日本法务省等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也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编写辅助教材、提供社会实践活动场所等方式,助力中小学法治教育。目前,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坚持“宪法为主,部门法为辅”“能力培养为主,法律条文记忆为辅”的理
摘 要:作为世界上的科技大国,德国的科学教育体系一直以其严谨、全面和高质量而闻名于世。德国的科学教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课程目标、核心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来说,在课程目标方面,聚焦能力培养,构建了结构化的目标体系;核心课程设置重视多学科相互融合,大力推进数字化与科学教育融合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课程评价呈现出多维度融合与动态发展的显著特征,通
摘 要: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历经六十年教育体系革新,逐步构建起以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探究为核心特征的科学教育范式。在政策设计维度,新加坡通过实施教育分流制度与科目编班制度,有效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精准适配;课程实施层面,构建了从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综合科学课程到中学阶段实施分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以及跨学科融合和STEM教育横向渗透的课程体系;评估机制方面,将科学素养列为升学考核的重要指标,重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共识,生态文明教育则是提高公众环境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为应对环境治理挑战、提升人才生态素养,同时落实生态法规实践,美国密歇根州系统开展了以学校为主体构建全学段生态课程体系、以社区为平台设立多维生态实践网络、以家庭为载体嵌入绿色生活方式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该州的三维路径体现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促进和“体验—认知—实践”的贯通机制等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