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关注数据等证据素材,能基于数据等证据素材进行分析并推理得出合理结论”。 化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数据、理论数据基础上的,其核心是量化思想。纵观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现状,重视定性解释和说明轻视定量推理和实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化学教学中能够涉及到的数据,往往就是化学计算。甚至在传统的化学复习
一、“结构课堂”内涵、理论指导与实施策略的支持 1.“结构课堂”的内涵 “结构课堂”是指把课堂与教学统一在结构之中,形成内在的逻辑与进阶上升,达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形式逻辑与内容逻辑紧密结合之美。笔者提出的化学“结构课堂”是将形式之美与逻辑之美统摄在一起,合二为一,构建成高效开放的教学模式。 2.“结构课堂”的理论指导 吉登斯提出的结构化理论强调行动与结构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结构二重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高中化学学科5大核心素养之一,这一素养的养成需要在深入认识化学学科的本质和价值的基础上,在理解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化学学科应具备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对“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内涵给出了详细的描述,主要包括以下4点: 1.具有崇尚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一、教学设计思路 虽然高中生在必修模块学过了“氮及其化合物”,已经开始关注到氮循环对人类社会的价值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但是未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学科前沿议题的讨论。该节复习课还涉及已经学过的选择性必修一模块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等主题,甚至还可以彰显选择性必修二中结构与性质的问题解决思路,这些知识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孤立地学习并不能发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对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提出如下要求:注重化学知识的结构化;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情境、活动和问题解决的整体设计,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凸显教材的教学属性;重视教材助读系统的设计。强调“化学教材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前言、提示、注解、附录等助读学习辅助材料进行科学、系统、合理的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
一、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认识氧气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是纯净物,属于非金属单质,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例题1 (2023年娄底市)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 03%、水蒸气和其它杂质0.03%。答案:A。 二
一、相关知识疏理 1.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与灼热的碳反应。 2.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二、相关应用实例 例题1 鉴别CO和CO2的方法有多种,表1所列鉴别方法中不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装置有多样,通常有注射器型、集气瓶型、钟罩型、活塞型等,涉及的原理却相同,即在密闭容器中的某些物质(如红磷、铜丝、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物质,使容器内气压降低,从而出现某些现象(如水倒吸、活塞移动),最后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测定一 红磷(或白磷)燃烧 例题1 (2023秋·开州区月考节选)图1、2是对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的改进装置(提示:白磷
一、盐与金属反应规律总结 1.当盐溶液和不同金属发生置换反应时,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和盐先发生反应。 2.当同种金属与不同的盐发生反应时,金属优先置换出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3.由于K、Ca、Na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所以当它们与盐溶液发生反应时,首先是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气和对应的碱,生成的碱再与溶液中的盐发生反应,因此它们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4.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其化学活动性
一、酸性KMn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的有机物主要有烯烃、炔烃、二烯烃、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的芳香烃、醇、醛、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及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烃的衍生物等。如:
1.电离平衡右移,c(电解质分子)不一定减小。如磷酸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为:
考点一 外界因素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一、在1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若只有2种生成物,一定是有1种生成物是氧化产物,另1种生成物是还原产物吗? 答 不一定。在有的生成物只有2种的氧化还原反应中,2种生成物既都是氧化产物,又都是还原产物,如在反应 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中,2种生成物Fe2O3和SO2既都是氧化产物,又都是还原产物。在有的生成物只有2种的归中反应中,其中1种生成物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而
一、化学键类型判断的考查 化学键主要类型分为2类:离子键与共价键,共价键又被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所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非极性键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极性键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
类型一:平衡体系平衡常数计算的连续反应型
一、题型概述
不饱和度虽然并非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要求的学习内容,但在有机试题解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帮助学生系统理解不饱和度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和用法,现结合高考试题分析总结如下。
“有机推断与合成”试题在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充分考查考生理解信息、应用信息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化学试题的热点。现以2024年高考试题为例说明“有机推断与合成”试题的解题方法,供学生参考。
2024年1月浙江化学选考试题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指导思想,充分考虑考生实际,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测评学科关键能力,评价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既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又对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一、考查内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位于选择性必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难点内容,是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交叉点,是高中阶段学生高阶思维考查的重要知识点,是检测学生证据推理和科学探究、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核心素养的关键考点。
“离子方程式”是常用的一种化学用语。学习中必须夯实掌握。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图像题作为选择题的压轴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以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以及沉淀溶解平衡和酸碱中和滴定为载体,考查计算Ka、Kb和Ksp、化学平衡常数K的计算、沉淀先后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曲线含义的判断、微粒存在形式的判断、水的电离程度的比较、溶液中三大守恒规律的运用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举例解析各种图像的有关知识,建立解题思维模型,突破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图像
氧化还原反应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规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要抓住其基本规律,做到深刻理解,达到灵活应用。
“元素推断”是高考化学试题的热点。现以2024年高考“元素推断”试题为例,说明其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仅供参考。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规律,但在一般规律中往往隐含着一定的特殊知识,需特别注意。基于此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不一定”点进行汇集,避免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以偏概全。 一、有关元素知识的“不一定” 1.目前发现的118种元素不一定都有同位素。如Na、F、P、Al等元素均没有同位素。 2.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少于4。如金属元素锑、铋和钋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