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合组织通过国际测评、审查机制和研究服务,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强的政策影响力。文章在分析经合组织教育政策影响力四个外部表征的基础上,提出其政策影响力源自平台逻辑和网络逻辑的互构:通过推动"循证政策"实现数据垄断,并通过标准化工具巩固其平台权力;通过四环节的转译机制构建全球教育治理行动者网络。面对两种逻辑互构导致的教育政策趋同与主权让渡风险,我国应采取双重应对策略:一方面,构建自主教育数据中枢,形成自主的“评估—审查—政策”闭环循环,构建技术与人文并重的治理框架;另一方面,形成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培养具备国际对话能力的研究团队,并打造以我国为核心的行动者网络,以增强我国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话语权。
摘要:世界银行不仅是全球金融促进者,还是当今最重要的全球教育治理参与者之一。世界银行通过有条件的贷款或赠款,强有力地对受援国的教育发展输出自己的意志;与此同时,通过制定和传播一套连贯的政策议程或政策话语,柔性地影响成员国的教育政策方向。我国可充分借助世界银行教育影响力生成的两大机制,通过加强在世界银行议程设置中的能力以及推进全球教育治理专业知识的建设,更好地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扩大教育影响力。
摘要:在全球人才竞争与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背景下,俄罗斯高校人才政策实现了从“危机应对"到“战略引领"的转型。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遭遇严重人才流失,大量科研人才流向欧美。为此,俄罗斯将人才战略列为国家核心议题,依托《俄罗斯联邦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构建以高校为核心的多层次人才体系。其关键举措包括"5—100计划"通过竞争性遴选、“超级合同"引才等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缓解人才外流;“优先—2030计划"构建研究领导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双轨道,制定“青年学术星”计划培育青年人才,强化校企联动与区域服务。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加强与独联体及亚洲国家人才合作,形成新区域网络。高校层面创新引才机制,构建本土青年培养链条与“高校—企业—地方"联动引才留才模式。虽成效显著,但仍面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区域发展失衡、人才留用压力等挑战。文章探寻俄罗斯高校人才政策转型逻辑,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人才战略提供参考。
摘要:伴随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跨学科教师联合聘任制逐渐成为高等院校优化师资结构、激发创新潜能的重要制度安排,展现出显著的发展前景。文章系统分析美国部分研究型大学跨学科教师联合聘任的政策文本,提炼出跨学科教师联合聘任制度的互惠互利原则、一人一议原则、民主协商原则与公开透明原则。依据聘任主体间的权责配置模式,归纳出美国跨学科联合聘任教师大体分为三种类型:权责对等型联合聘任、主次分明型联合聘任和名誉性质型聘任;实施流程包含“发起联合聘任提案—成立联合聘任委员会—制定联合聘任协议—设置资源保障措施—实施考核与评价”五个阶段,以及跨学科教师联合聘任制度运行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旨在为我国高校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推进有组织科研创新提供参考。
摘要:美国2022年发布的《芯片与科学法》是应对长期以来制造业空心化危机的重大举措,旨在确保美国在芯片等高新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该法明确提出加强基础研发和资金支持、扩大STEM人才“蓄水池”发展微电子教育、为半导体行业工人提供培训与儿童保育服务等策略,体现出美国在促进芯片人才培养方面注重推进不同部门协同育人;增强高新科技人才培养的包容性;对芯片人才进行“类圈层性"分类培养等特征。
摘要:英国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在经历过技术驱动时期(2000—2010年)安全应对时期(2011—2022年)后,2023年以来,英国进入了战略加速时期,并确立了以人才为驱动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从“引、育、用、留"四个方面,英国建立起半导体产业的人才综合战略。首先,英国通过差异化签证政策与国际合作机制,强化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其次,推动教育体系纵向贯通与区域产教融合,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再次,在人才使用方面,优化区域集群功能布局与产学研平台建设,提升人才资源配置效率;最后,通过完善住房、职业通道与家庭支持等生活保障体系,提升人才的长期发展潜力和留存率。综合分析发现,英国的半导体人才战略呈现如下特点:人才政策嵌入产业生态全链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以及“研发—应用—人才—创业”一体化联动等。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非国家行为体。智库与国际组织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合,一些知名智库成为国际组织人才的重要来源渠道。分析从智库流向国际组织的人才特征,有利于发掘涵养国际组织人才的新通道。文章从16个国际组织官网人员名录中地毯式搜索寻找到51位有智库工作经历的研究和管理人员,对这些人员的履历进行文本和词频分析,研究具有智库工作经历的国际组织人才的特征。同时,对世界银行500名专家及其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履历分析,对比其中有智库经历和无智库经历的人员的成长路径。研究发现,智库成为国际组织人才的重要来源渠道,经智库向国际组织流动的人才具有教育背景优秀、关注发展类公共议题、具备跨领域专业能力和全球视野等特征。智库的主责虽不是培养人才,但其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国际化资源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机会。文章也从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支持智库与高校、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等方面,提出发挥智库作用、加强国际组织人才涵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