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I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既带来了人和教育发展的新希望,也带来了人存在透明化、数字控制与奴役、脱实向虚、现实与虚拟分裂等潜在风险,教育人文价值基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促进AI时代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夯实教育的价值基础,必须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超越工业化时代教育功利化和对象化的内在局限,坚守教育的人文本真属性。为此,AI时代的教育在价值上要遵循人的存在创造本质、知行合一,以及回归生命存在的本心和真心、养其“心力”等人之为人的人文道理;在行动上,要扎根生活世界,以师生关系为中心,重视隐喻、体验、对话、协同等人文方法。
摘要: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数字基座集成了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旨在提升综合评价效能,推动综合评价体系的整体转型与发展。本研究聚焦于数字基座如何支撑学校构建更为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这一关键问题,从中提炼出三个基本内涵:多元化且动态发展的评价模式、个性与共性并重的评价导向与标准,以及基于数据循证的评价支持。依托国家政策文件和实践经验,构建了涵盖五个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以及44项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明确了五种数据收集途径,制定了兼具基础、发展及特色的评价标准。该体系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为优化学校评价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供了实践路径与参考。
摘要:韩国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综合型、融合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反思传统高考制度的局限性以及教育体系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催生了2028年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该方案旨在重组综合衔接的高考学科课程体系,打破私立教育利益垄断,调整高中升学的九级相对评价制和提升教师的评估技能,打造高中学业测评与综合素质评价“并驾齐驱”、高中学分制结果的运用与高校招录制度“硬挂钩”以及多方协同治理以“净化”高考招录生态的新格局。借鉴韩国高考改革经验,我国应优化高中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提升高考招录方案的科学性及专业性,助力高考制度在新时代不断优化、创新发展,更好地契合教育需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
摘要:“县管校聘”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以政策网络理论视角分析县管校聘政策执行的偏差发现,这种偏差主要体现在政策社群政策模糊、府际网络联而不和、生产者网络执行损耗、专业网络支持缺位以及议题网络的需求被忽视等方面。为确保县管校聘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在实践层面落地实施,政策社群要“政策落地”:填充政策缺漏,增强落地依靠;府际网络要“管理落地”:纵向高位管理,横向加强竞争;生产者网络要“执行落地”:优化轮岗机制,保障教师权益;专业网络要“指导落地”:完善理论架构,增强实践指导;议题网络的“需求落地”:培育核心素养,坚持全面发展。
摘要:科学教师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实施者,制定并完善科学教师标准对于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在科学教师标准制定方面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体系。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科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和内容特征进行探究发现,美国科学教师专业标准发展至今经历了四次修订,其内容呈现出三大特征:框架逐渐精简,凸显理论研究支持;表述愈加明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促进教育公平。该标准的制定,有效推动了科学教师专业能力的结构化升级,深化了探究式教学与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系统性。借鉴美国科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与内容特征,我国在制定科学教师专业标准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基于科学教育理论,构建系统化专业标准框架;关注科学发展趋势,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加强考核评价与反馈机制。
摘要:为构建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评估体系,爱尔兰自2020年以来不断完善并于2023年颁行了《教师专业学习评估框架》。该框架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估对象背景、教师专业学习的结构特征与核心特征、教师成果,以及学生、学校和系统成果等多个维度;同时体现出评估视角的全面性、强调教师能动性、重视教师综合能力发展等特征。基于此,未来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可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教师职业发展评价框架,明确具体实施措施;二是确保教师评价指标与国家教育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扩大参与评价的利益相关者范围;四是强化教师职业发展中能动性的评价;五是增加质性研究数据的收集力度,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与深入性。
摘要:中小学教师负担重、减负难是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存在的难题。研究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对广东省94所中小学2357名行政管理人员及教师展开三轮追踪调研,深入分析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负担状况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当前教师工作时间普遍延长,非教学事务的处理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压力并存;相比于科任教师,班主任的工作强度显著增加;与非中考科目对比,中考科目的授课教师更加面临“提质”与“控量”的双重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治理改革中教学要求与社会期望攀升,教师工作精力分配失衡;职责边界模糊,教师专业自主权发挥受限;问责机制强于激励机制,教师权利保障不足。对此,建议构建多部门联动协调工作机制,强化学校作为政策落地的核心主体作用;健全中小学教师关爱和服务机制,优化专业学习支持与服务;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与权益保障体系,为教师创设良好减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