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法治社会,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法律知识,使其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和观察习惯,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升对法治的认同感。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全方位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知法懂法,做一个守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集思广益,有效地弥补学生对于某些认识的不足,能够更好地助力学生内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修养和人格修养等。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作用 1.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在小组间实现共同学习。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备受关注,也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关注整体建设较多,关注具体各学段之间衔接较少的问题,尤其是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经常被忽略。本文试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和搭建平台等方面对初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进行探索。 一、研读课程目标,推进素养培育的整体贯通 初高中思政课同属于一体化建设中的中学段,虽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全球化潮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各个领域。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的重要学科,需要在全球化时代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这一挑战和机遇。近年来,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大思政课”的理念,强调将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辅相成。本文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实地考察,探讨“大思政课”在引入国际文化资源的同时,如何推动本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
在当前教育大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也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由于政治学科的特殊性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引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反思 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学生需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
全球史观强调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研究世界历史,即将历史事件和现象放置在全球背景下进行分析和理解。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研究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正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世界近代史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把握近代以来世界整体发展的脉络和重要的历史发展节点,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一、世界近代史发展的线索 世界近代史发展
学与思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需的重要技能,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对此,教师可以将学思融通贯穿高中历史教学的全程,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史料,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探究史料、应用史料的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搜集、辨别史料 在学思融通背景下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需要教师在历史课堂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高中历史的重要教学内容,而且成为高考历史的核心考点。教师有必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高考试题为工具创新学生时空观念培育策略。笔者在本文概述高中历史时空观念主要内容和要求,以2023年高考试题为例,分析高考试题中的时空观念考点特征,结合近几年高考历史时空观念相关题目,提出以高考试题为载体培
所谓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流程,让学生应用合适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学习,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在支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学习线索及方法的引导下,发现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通过自主学习,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完成知识建构。支架式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历史教学当中要密切结合学生学情制订教学计划,让学生在支架式教学的引导下,更有针对性
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空间跨度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从大概念视角开展教学。大概念是指导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式,是避免教师机械灌输的有效方式。在大概念视角下,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罗列出基础内容和重点内容,将历史事件按照主题进行串联,在单元主题的引导下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构建知识框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明确历史主题 在大概念视角
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是推进高中阶段全面素质教育,实现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中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素养的养成,除了要对学习有一个理性的认知与掌握之外,还需要来自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鼓励与支持。因此,教师在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融入历史人物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具有可行性与推广性。 一、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1.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养。 教师作为高
一、主题情境下的区域认知教学概述 通过学习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内容,可以理解世界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意识,形成全球视野。 七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他们往往不能够系统地、全面地理解具体的区域问题。这些学情都有待于教师关注、引导和点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
地图将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与相互关系体现在图形或图像上,人们借助地图就能大致了解各个地区的方位,由此判断它们的气候或者其他环境特点。可以说地图是研究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反映出来的区域位置分布、联系以及特征给人们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供了依据。以往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地理智能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初中生刚刚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教师需要认识到地理这门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主题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以及生命的价值,从教材中全面挖掘有关生命教育的元素,引导学生对生命教育内容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其掌
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尝试推进合作学习,是对以教师讲解、单向输出为主的课堂的革新,也是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环节。笔者在本文针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展开深度探究。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已然成为教育新形态,引发了教师的关注。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促进日常教学工作的深度发展。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庞大,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体系,两者相互交叠,多有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成长。笔者在本文针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行进行探讨。 一、提高对法治教育的认识 在既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重道德轻法治的现象,法治教育在初中占比较低。事实上,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开始形成独立的认知和个性化思想,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等。积极提高法治认识,将其融
采取大单元教学法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以大单元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采取分析教材、着眼学情、重视体验的教学策略,准确把握单元教学主题、科学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构建立体单元教学情境。基于此,在本文,笔者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的教学为例,具体分析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 一、分析教材,准确把握单元教学主题 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教材内容的深入阅读 常言说“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教材内容才是学习的精髓所在,许多知识点都蕴含在教材内。只有掌握了教材内容,才能更好地将知识点进行有效延伸。首先,教师要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内涵,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品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所以,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劳动元素,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的培养。 一、依托教材内容,挖掘劳动资源,激发劳动热情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发挥思政学科的育人优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史料实证素养为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而情境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具体、更贴近实际的学习场景,通过情境中的思考、实证和辩证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关联和多元性,还提升了他们对历史真实性的客观认知和辩证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是教师施教的一种艺术手段。教师通过有效设计课堂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方向性的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但是,纵观现今的初中历史课堂,仍存在部分教师思想固化、不能够推陈出新、使课堂提问徒有其表等问题。对于课堂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执教经验谈谈切身体会。 一、引领性——引导自主学习
“家”是国之本,“国”是家之根,结合初中历史课程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有效渗透家国情怀 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进程,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时,教师可以引入具体
历史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历史素养的重要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运用为例,对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技巧进行探析。 一、趣味提问法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问题设计。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向天再
历史事件距今年代久远,与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背景有较大差异,所以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展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情境教学活动,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历史教学情境中。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单元复习是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历史知识进行回顾与巩固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但是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强化对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育。时间与空间是历史教学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引导学生确立时空观念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时空观念,才能更好地分析历史和整合历史知识。有些学生由于时空观念不强,导致在历史学习中经常出现知识点混淆,不能有效整合历史知识构建完整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等。所以,在单元
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离,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具有一定的认同难度。所以,要想高效开展历史教学,则必须把培养学生历史认同感作为主要抓手。 一、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历史表达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进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巧妙构思语言,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慷慨激昂的讲解中产生勿忘国耻的使命感,真正了解历史、牢记历史。另外,教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以此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原则 其一,主体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建构历史知识,在主体性原则指导下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
学好历史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作为历史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对于如何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处理恰当。 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的相关内容教学为例。笔者将教学内容整理成“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百家争鸣的内容”“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追求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更加注重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起步,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影响巨大。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可用于课堂导入的策略主要有情景式、故事式,以及多媒体辅助式等。教师可以从教学实情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策略,合理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
在新教学方法不断涌现的今天,情境教学法正在引发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所以,该教学法进入初中地理课堂成为一种必然。在初中地理课堂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出发点,也是深度学习的开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探究习惯,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学生体验,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立足实情并把握学生认知和需求。 教师在创设问题
地理是一门自然与社会科学并重且相互渗透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要求较高。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更是凸显了“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注重地理表格、图像作为学习和表达的工具性”两个重要价值指标。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一、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现状 1.教师对读图教学认知不足,
近年来,中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双减”政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初中地理学科作业的优化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在优化初中地理学科作业的过程中,教材的作用不可忽视。笔者在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探讨初中地理学科作业的优化路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初中地理学科作业存在的问题 1.难度过大。 有些初中地理作业的难度较大,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是学生高效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条件。在传统地理课堂中,许多学生都存在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能力弱、未能有效建立地理思维框架等问题。基于此,在新时代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且应借助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实践应用地理知识,切实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 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以事物的表象为基础,通过联想与想象的方式
议题式教学法是指通过让学生对一个话题、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采用议题式教学法不仅顺应了新时期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与探讨的主要方式。为此,教师应明确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认知体验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主题,利用丰富的项目材料,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和研究项目中,以达到学以致用、内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取项目化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项目化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一、运用史料进行史料实证 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通过运用史料进行史料实证,学生可
随着新高考政策的推行,普通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开发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历史校本教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广西普通高中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策略,为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新高考背景下广西普通高中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一)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在新高考改革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育的关键目标。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即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该模式不仅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结合,还帮助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以及学生“如何学”等问题。课程标准对学生历史探究能力、综合素养以及理解能力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拓展学生历史思维、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能促使学生明确学
在“三新”背景下,为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进行改革,对原有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与创新,“教—学—评”一体化即为研究成果之一。在“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获得长远发展。本文据此展开探究,并制定部分实践对策。 “教—学—评”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使其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讨的方式展开学习,带着问题深
摘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来开展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从立足空间位置识别历史地图、基于时间变化梳理历史脉络和构建综合视角评价整体历史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城市位置和线路对比,并从综合视角对历史事件进行完整评价,阐述了有效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高中历史 时空观念 丝绸之路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现阶段教育目标之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如果仅停留在书本层面,或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就无法达成新课程和素质教育模式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国家安全教育、素质教育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让学生从小树立家国情怀,形成爱国意识。 一、厘清核心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目的性、可行性 对于高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