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旬刊、邮发代号:82-975)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出版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内的专业权威期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目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已永久入藏国家总书库,并被美、英、加拿大等海外多家图书馆订阅和收藏。
出席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 一、“新阅读”的星辰大海,为青春点亮未来 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来说,阅读是点亮内心的一束光,亦是指引成长方向的灯塔。近年来,全民阅读国家战略持续推进,数字阅读浪潮迅猛涌动,“新阅读”作为跨越时空的桥梁,正悄然改变着校园阅读生态,塑造着一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无论是在纸质书的油墨芬芳里沉醉,还是利用智能设备在知识的新大陆里徜徉,“新阅读”都以它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姿态
摘要: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装备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探讨数字智能技术如何推动教学模式的重塑,并分析其对教育装备产业生态的多维度影响。研究数字智能技术在课程实施、教学效率提升、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创客教育等方面的核心应用,并剖析其对产业升级、采购模式转型和资源共享的作用。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和政策法规学习,揭示教育装备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数字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更推动教育装备产业向服务化、智能化方向演进,为教育现代化注入持续发展动力。
摘要:1925一1935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关键十年。这一时期,面对复杂的社会挑战和内部改革压力,中华基督教教育会通过其主办的《中华基督教教育季刊》发布一系列教会学校设备标准。这些标准是当时最早的学校标准文本之一,对后来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的相关法规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研究民国时期的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视角。以《中华基督教教育季刊》为中心,系统梳理和评述该时期教会学校设备标准的演变与特点,揭示中华基督教教育会在应对时代变革、推动教育中国化与专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如何通过标准化实践在有限的资源下寻求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摘要:通过多源证据系统追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的历史沿革,重点厘清其与1901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科学仪器馆的渊源关系,通过人员延续、业务传承、地理坐标和档案记录等,证明其历史起点可追溯到科学仪器馆。旨在填补上海市教育装备机构变革史中新中国成立前的研究空白,也为当代的教育装备研究提供借鉴。
摘要:幼儿园教师作为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其数字素养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和质量。由于部分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基础薄弱、参加培训积极性不足、培训手段单一、评价体系不能与时俱进等原因,当前幼儿园教师的整体数字素养还有待提高。因此,从加强数字素养培训力度、完善培训制度、丰富培训手段和构建更合理的评价体系等角度,提出提升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学前教育数字化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9-0024-04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9.024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素养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存在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数字鸿沟凸显、评估体系缺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依托《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和相关课程开发理论,提出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培训课程开发策略,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提供路径支持。
摘要:聚焦数智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探索初中信息科技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在七年级“问题与算法”章节中,设计“我的智能交通:揭秘算法的面纱”跨学科项目,借助Focusky、Kimi等工具开展超级指路人、创意设计师、道路观察员三个子项目,并通过实践和多元评价验证教学效果。同时,进一步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落实学校主体责任等推进策略,为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高效课堂建构。
摘要:以“绿野仙踪——探寻特色公园”为例,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模块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学生通过在线协作、实地考察、数字化创作和在线互评等方式,完成对特色公园的探究与展示。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跨学科学习能力和数字化创新能力,为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出发,深入探讨AI技术赋能历史教学的实践路径,包括场景重构、数据赋能、资源整合等,并详细分析教研机制在保障AI落地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在利用技术赋能的同时必须坚守历史教育的本质内核,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深刻变革。
摘要: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受到广泛关注,但对这一模式在实践课程中的具体实施,特别是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的设计和衔接问题,相关研究还较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构建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初步验证。通过设计课前的项目过关任务、课中的典型项目任务和课后的拓展任务,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实现知识的传递、建构和巩固。
摘要: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思政教育方式,模拟法庭活动向数字化方向转变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趋势。针对当前模拟法庭存在的问题,研究数字化模拟法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以期为促进中学模拟法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法治意识提供参考。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入基础教育的当下,推动AI教育本土化,适配区域发展需求,成为培养学生科创素养的关键命题。聚焦激奇创易人工智能工作室在威海的实践,从理论根基、实践路径、成果反思等维度系统剖析AI智造与算法可视化培养的本土化落地逻辑。通过梳理课程构建、赛事驱动、资源协同等实践模式,总结其在学生能力提升、区域教育生态塑造中的成效,同时直面资源不均、课程分层不足、评价体系待完善等现实问题,提出资源统筹、课程迭代、多元评价等优化策略,为AI教育本土化推广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与理论参考,助力构建适配本土需求、赋能学生创新成长的AI教育体系。
摘要:随着生成式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小学编程教育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也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机制、加强培训推动教师能力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效果等,并构建基于MarsCodeAI编程助手的三阶段教学模型,以期推动基于生成式AI的中小学编程教育发展。
摘要:智慧教室作为智慧学习环境典型代表,其在优化信息内容呈现、资源便捷获取、增强课堂交互、提升教学精准等方面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建构良性的生态学习系统提供了有效支撑。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某普通完全中学一个学期的39节智慧教室中的教学视频作为分析对象,利用CTBASS框架分析师生活动、学科性质、教师职称对教学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教室支持下的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正逐渐从讲授型课堂向互动型课堂和混合型课堂转变,但教师依然是中学课堂教学的主控者;中学文科课堂教学整体优于中学理科课堂教学;中学高级职称教师课堂教学优于非高级职称教师课堂教学。反映应通过增强校本教研逐渐提升中学教师对课堂教学变革的关注度,并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中学教师使用智慧教室的能力。
摘要: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学习者个体认知特征差异、教学反馈机制迟滞和能力发展缓慢等问题成为制约教学效能提升的瓶颈。因此,以大数据技术为驱动,系统探索高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路径,通过构建学生动态认知画像,实现对学习难点的精准诊断;依托智能推荐算法实施分层教学资源推送,突破三维空间建模的认知壁垒;基于机器学习构建教学反馈闭环,规范工程图纸绘制标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实证研究数据显示,该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学生重复性错误发生率,有效提升学生的三维建模基础能力,大幅提高工程图纸绘制的规范性,为破解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典型难题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范式。
摘要:中小学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培育学生阅读素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以无锡市广丰中学创新打造的阅读疗愈空间“紫藤福地”为例,深入阐释其在空间环境、图书配置、课程协同等方面的设计理念与实践内容,探讨如何通过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心理保健功能的导读空间,以期为当前日益凸显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前瞻性干预策略,并为全国中小学校图书馆创新读者服务模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分析铁路信号员的职业能力素养、工作要求,结合河北省两所铁路类高职院校铁路信号类专业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情况,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铁路信号基础课程活页式教材。该教材以学生为中心,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利用多维度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期为其他专业的活页式教材开发提供借鉴,推动课堂改革,为行业企业培养工匠型人才奠定基础。
摘要: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聚焦中职机械CAD/CAM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探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理念与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关系,分析课程特点与需求,并综合考虑岗位技能要求、课程内容体系、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等多方面因素,开发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强的活页式教材,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机械领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持。
摘要:调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现状,并从教育目标、学生成长等维度论证初中物理课程思政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构建“一核心三融合三多元”教学模式,并探索该模式在初中物理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初中物理教育改革提供新路径。
摘要:梳理计算思维的概念和内涵,提出基于ADDIE理论开发Kitten编程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并以“诗韵七巧板”一课为例,介绍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方法。使用计算思维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ADDIE理论开发的Kitten编程校本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
摘要:实施双创教育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以竞赛代替双创教育,活动单一,融入全过程育人教学组织不充分,学生缺乏系统性、理论性的终身学习、终身挑战、终身服务的理念指导。提出通过构建校内外双循环协同育人机制,有效促进产科教深度融合,重构“四阶递进”“三链融合”的双创育人体系,将双创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革新意识,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创造精神、奉献精神。
摘要:倾听不是简单地听,还包括理解信息、反馈信息等过程。倾听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能,对其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影响。在现实课堂中,小学生经常出现倾听意识不强、容易分心走神的现象。为此,探讨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小学生倾听能力现状,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倾听能力课程开发,旨在提升小学生的倾听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从一线信息科技教师的视角出发,探讨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路径。通过分析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设计并开展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进行展望。
摘要: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通用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分析项目式教学在涵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提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通用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实施路径,并以“木艺灯”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例,展示项目式教学从确立目标、设置任务、组织实施到成果评价的全过程。同时,设计项目实施评价表,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况。
摘要:探讨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下,县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结合县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评价机制等路径,期望推动县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已组织开展十届。经过不懈努力,说课活动横向范围覆盖全国、纵向深度链接乡村,学科门类分布广泛、主题内容设计多样,参与群体规模庞大、观摩人数逐年增多,组织实施成效显著、社会影响持续增强,为促进实验教学不断改革创新、传播实验教学先进理念技术、分享实验教学优秀经验成果、增强科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科学教育育人质量成效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活动组织者视角,从活动概况、创新举措、总体成效、未来发展等方面对第十届说课活动进行全方位剖析,希望对对实验教学有关活动感兴趣的教师和各地组织单位有所启示。
摘要: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更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要能力。在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引导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即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缺乏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较为缓慢。为了更好地发挥初中化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用,以初中化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将粗盐提纯实验与真实情境相结合,设计并实施一项跨学科实践活动,以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作用。围绕“科学探究与实践”这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带领学生走进本地制盐企业观看化工生产过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将校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联系物理、生物、工程等跨学科知识设计成系列活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促成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研学旅行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于一体,为非遗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平台。深入探讨非遗与研学旅行融合的意义,分析当前非遗研学旅行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旨在通过将二者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对非遗的认知与了解,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更好地发挥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
摘要:“双高计划”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通过对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和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的“五金”建设内涵解析和对比分析,探究不同视野下专业群建设逻辑演进方向,提出要以“一体两翼”为建设路径,深化“政行企校”合作;以“五金”建设为框架,夯实教育教学基建要素;以“职教出海”为导向,扩大国际化办学影响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五金”建设;专业群建设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9-0133-05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9.133
摘要:以“汽车维修工匠实训室的创新实践研究”课题为依托,对多所职业院校进行实践调研。研究表明,汽车维修工匠实训室能够提升学生的实操水平和维修技能,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分析汽车维修工匠实训室建设与运行现状,进一步探索其优化建设与实践路径。
摘要:针对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课程与岗位脱节、赛证融合不足等问题,以电工中级课程为载体,构建“基础技能一岗位任务一竞赛项目一认证标准”四维课程框架,通过校企协同开发模块化教学资源,创新实施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建立五层进阶式多元评价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课程岗位匹配度大幅提升,中级工认证通过率达 100% ,省级竞赛获奖率和企业满意度实现突破性增长,同步建成虚拟仿真资源库、超星慕课平台等教学成果,形成可推广的“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实施这一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现职业素养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衔接。
摘要:基于行业典型工作任务,对接花艺师职业标准、专业标准、世界花艺大赛、国赛行赛标准,对居家花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提出“双交替多循环”教学模式,将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交替进行设计,使学生实操能力螺旋上升;提炼“一纵三横”思政教育主线,让学生在创作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传统文化,构建花艺审美;将行业的新材料、新技法融入课堂,打造“六学”教学环节,突出思政教育,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岗、赛、创、课的融会贯通为学生拓宽了就业视野,国赛、市赛、行赛的展示机会为学生开启了花艺创作之门。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索中职学校虚拟教研模式,提出1326虚拟教研模式,并对该模式内涵进行了阐述。从技术层面、政策层面、实践层面、教师层面等对该教研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探究其实施路径。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中职学校;虚拟教研;数字技术;1326虚拟教研模式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9-0148-04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9.148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人生成长,还是适应产业升级、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从个人、学校、社会、国家四个维度创新构造适应社会变革的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并从学生、学校、政府三个层面阐述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旨在为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职业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9-0151-05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9.151
摘要: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传统教学模式,AI-TPACK框架为人工智能在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声纹保险柜”项目为例,通过设计跨学科主题项目教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知识,借助开源硬件、激光切割、直流电机、编程等物化工具,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2025年9月17—19日,第十一届亚洲教育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亚教展)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举行。本届亚教展以“技术助力教育装备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打造集全球教育装备展示、国际学术交流、产业资源对接于一体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中央社会工作部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书记、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靳诺,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蔡秀军,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原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
9月17日,由世界教具联合会与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装备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大会旨在汇聚全球智慧,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装备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大会得到的大力支持。中央社会工作部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书记、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靳诺,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秘书长哈必芭·阿卜杜勒·拉希姆,世界教具联合会总干事罗瑞格·塞
2025年9月18日,“智装出海·联创未来—”在第十一届亚洲教育装备博览会期间顺利举办。本次培训会聚焦国内企业海外发展的核心需求,通过专业政策解读和实战经验分享,为中国教育装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注入新动能。本次培训会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产融结合分会、浙江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等承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监事长王鸿冰、秘书长李瀛,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
依据《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经评审,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批准《中学数字化地理教室装备规范》(T/JYBZ039—2025)、《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与应用》(T/JYBZ040—2025)、《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场所与装备规范》(T/JYBZ041—2025)、《中小学编织教室装备规范》(T/JYBZ042—2025)、《中小学手工教室装备规范》(T/JYBZ04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