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的甘孜,一定离不开红色;今天的康定,主色调依然火红如初。90年前的今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的一场重要战斗“飞夺泸定桥”就是在这里打响并奠定了伟大长征的胜利,在火与血的洗礼中,其精神价值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力量。75年前的这里,康定解放并成为解放西藏的桥头堡,各民族同胞用火一般的团结和热情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大西南。今天,更有一曲崭新的火红色的溜溜情歌唱响在康定体育教育大地上。 康定中学的
摘要:本文针对“以体育人”与体育课程思政的困难与问题,聚焦“体育品行课课养”的实现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以体育人”与体育课程思政的解决策略,并提出推进“文明行为课课养”理念基础与工作策略:1.勾画体育品行“理想像”是实施“文明行为课课养”的前提;2.厘清学生主要品行问题是实施“文明行为课课养”的基础;了.构建体育品行教育内容体系是实施“文明行为课课养”的保障;4.建立品行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实施“文明行为课课养”的支撑;5.正确理解“以学生为本”理念是实施“文明行为课课养”的方向舵;6.体育品行的家、校、社共育是实施“文明行为课课养”的环境优化;7.强化体育师德并建立评价标准是“文明行为课课养”的源头治理。
摘要:本文聚焦新时代体育品行教育“知行脱节”的现实困境,提出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的体育品行培育模式。本文通过构建“目标设计一行为观察一多维评价”的体育品行培育机制,将抽象的体育品行教育细化为每节体育课的教学实践。在目标设计方面,规划运动技能与体育品行发展指标;在行为观测方面,依托智能监测工具与人工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动态追踪学生的体育品行表现;在评价体系方面突破传统单向评估,建立学生自我反思、同伴互评、教师诊断的三维评价,并将行为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体育品德学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体育课堂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25)07-0014-02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中所明确提出的“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构建体育名师联盟,发挥省内外体育与健康学科名师的引领作用,助力藏区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26—29日,“赋能·融合·创新—新时代民族地区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联合教研展评交流活动”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与共同主办,成都市江华名师工
摘要:以工作室为载体,驱动体育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亦是落实教育部“双名计划”的生动实践。成都市江华名师工作室秉持“三生·五共”的理念,通过构建分层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多维协同的实践路径、推动全域协同教育生态辐射,形成了“人才孵化价值共创——辐射引领”的闭环机制,最大化资源协同效应与成果转化效率,为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及区域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摘要: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名师工作室以“扎根民族土壤、融合多元文化、创新体育教育”为核心理念,探索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路径。工作室构建了“思想铸魂、教学筑基、科研助力、协同注能”的师资培养体系与“三维目标架构一本土化开发—标准化保障”的课程体系,创新“文化浸润式”教学法与多元评价体系,推动民族体育文化的校园传播与现代转化。这为我国民族地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及名师工作室建设提供了实践参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5)07-0023-05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融合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运动情境,深度探索篮球技术结构化演变,挖掘其中的核心与关键问题并形成问题链,旨在让课前、课中、课后贯穿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生成建构、拓展创新“四要素”,变革课堂教学
摘要: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以体育“极点现象”为题的作文题,标志着体育教育从操场配角向育人核心的跃迁及跨学科学习重构教育生态的必然。作文题以运动中的“极点现象”为切入点,蕴含体育、生物、心理、物理、哲学、社会学等跨学科内涵,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培养综合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意义。北京市“体育八条”和“身心健康二十条”等政策为体育教育提供保障,体育成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活水源泉。体育入高考预示未来教育应注重体育发展与跨学科主题学习,让青少年以突破“极点”的生命记忆迎接挑战,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摘要: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师素养能力,本文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从体育学科教师多维阅读的主题确定、目标定位、推进方式、实施效果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多维阅读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基本规律、学科知识难易序列、个人认知理论以及阅读与实践关系,为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师水平整体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与实践分析法,剖析了当前影响校园体育生态的问题。基于“生命态”运动提质理念,提出从优化运动环境(区域运动空间新开发、零角运动空间新利用、墙地运动空间新设计)、革新运动方式(器材驻入新开拓、班级轮换新模式、校园赛练新常态)、构建协同育人(课内课外育素养、校内校外融资源、区里区外凝合力)三个维度展开系统探讨,旨在推动校园体育回归“人”这个生命体的“整全发展”,真正实现从“育体”到“育人”的质变。
摘要:本研究以情境创设为切入点,对小学足球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以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一课为例,提出了创设趣味游戏情境、模拟真实赛场情境和构建新颖比赛情境等三种情境创设模式。旨在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提升不同学情学生的足球技能,并进一步强化技能在实战场景中的应用能力。
摘要:针对当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排球项目存在的阶段性适配失衡、技能迁移效能不足与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动作发展理论的时序性特征,构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排球项目教学体系。在教学目标上,水平一聚焦动作控制与规则内化,水平二聚焦技术串联与科学监控,水平三聚焦综合创新与自主管理;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水平一聚焦动作模式,水平二关注技术组合链的形成,水平三侧重战术智慧的生成;在教学评价上,构建“三维进阶-动态追踪-证据画像”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本研究为基础教育阶段排球运动技能培养的系统化改革提供了参考。
摘要:为推动体育教学课堂转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教法学法问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教法学法问题化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巧变形式、优化预设等方式,使课堂聚焦在教学的有意反馈、学练目的与意义上。教法学法问题化紧密联系学练,可落实学科实践,推动课堂转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课后延时服务是国家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双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助力中小学校课后延时服务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专业、资源、平台优势等,高校与中小学校之间通过制度化的合作框架、精准化的课程供给、专业化的支持体系和可持续的激励机制,能够打造出“专业实践-社会服务一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课后延时服务育人新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场景化智能体育干预实验,对南京市金陵中学678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体质健康追踪研究。研究发现,场景化智能体育可显著提升学生速度( p<0.01 )、爆发力一 (10<0.05) )、柔韧性( [p<0.01 )和腹肌力量,但对耐力素质改善效果有限。针对实验结果提出了优化干预措施,该研究为智能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和方法指导。
摘要:新课标要求加强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重视综合性的学习评价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以任务单为抓手,构建《新课标》视角下的体育“四化”课堂。教师通过整合教材内容,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落实教学内容,实现学练一体化。在任务单教学中,结合任务单上的问题预设,为学生营造思维课堂,增强理解能力和时间能力。开展任务单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推动体育课堂发展的助推剂。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浦东新区领军人才后备暨体育学科张悦工作坊的“三趣”教学研究与实践,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中“三趣”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实践、应用分析和实施建议。结果表明,“三趣”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参与度和核心素养,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创新的实践路径。
摘要:在国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下,聚焦重庆市合川区杨国均体育名师工作室驱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工作室通过构建“六化”协同发展机制,即目标具象化、管理制度化、学习常态化、活动多样化、成果可视化、评价多元化,有效破解区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瓶颈,构建了教师成长共同体。经过实践,工作室在教师技能大赛、赛课评选、教研科研等方面成果丰硕,有效促进了团队成员专业素养提升,为合川区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合川样本”,为区域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
摘要:体育名师工作室作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其学员的专业成长态势备受社会关注。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实际案例,系统梳理工作室学员专业成长过程中“茫然与觉醒”“融合与重构”“挺立与辐射”“超越与升华”四个阶段的思维重构与行动迭代,揭示各阶段学员面临的核心困境和应对举措,以及名师工作室在各阶段帮助学员专业成长方面的独特作用,阐明了思维跃迁与行动迭代的动态交互机制,旨在为工作室优化教师培养模式及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定有益的参考。
摘要:腰旗橄榄球的特点是快速的奔跑、灵敏的技巧、多变的战术,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项团队运动,它对参与者的团队精神有着极高的要求。本文对腰旗橄榄球这一新兴项目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腰旗橄榄球技战术的学练与运用,从5v5实战的视角进行大单元结构化构建,旨在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健康行为的养成、体育品德的塑造,为一线教师开展腰旗橄榄球课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摘要:本文以小学四年级“简单组合动作与简易战术配合的2v2比赛”主题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基于能力检测精准分析学情,在18节课的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持续优化,最终明确大单元六个维度的学习内容及各自课时占比,从学习主要内容、学练活动、比赛活动、学习表现四个方面呈现出“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方案,提炼出四条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四动课堂助力学习目标有效落实、游戏化教学提升学生学练赛兴趣、现代篮球教学理念实现项目完整体验、小组合作学习达成合作探究能力。大单元教学实践后,四年级学生运球能力、投篮能力、传球能力均有所提升,在2v2比赛中能综合运用简单组合动作和简易战术配合,在篮球运动中享受乐趣、团结协作,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和范式改革的深入推进,大概念引领下的学科大单元教学更受到广泛关注。针对体操大单元教学实践,提出六大设计路径:基于核心素养达成,明晰大概念特征,指向课程内容结构;深研体操项目教材,提取学科大概念,对标素养目标达成;围绕运动能力维度,拆解学科大概念,找准单元整合依据;设计体操大单元教学,践行学科大概念,呈现进阶学习形态;依据单元核心问题,实施主题式教学,明确预期学习结果;聚焦“表现性任务”,关注量变与质变,体现学习应用价值。以上路径旨在通过结构化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摘要:抗逆力是维持人身心变化与稳定之间平衡的能力,是帮助初中生度过关键期的一项生命潜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素质。本文从影响学生抗逆力的三个关键因素入手,设计出体育教学中初中生抗逆力的培养模型,针对危机型、停滞型、成长型的学生分别提出修复、提升以及保持抗逆力的三类策略,以此来开展对学生的抗逆力教育。
摘要:高质量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是衡量区域体育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深圳市龙岗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方针,始终立足课堂,不断推动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实行“课堂三化”教学模式,积极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机制,打通区域人才培养通道,探索闭环联动教研模式,制定区域体育评价指标等举措,取得了优异成绩,有效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优质均衡发展,开辟了一条高质量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探索实践之路。
摘要: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课堂教学转型的四条策略,即内容结构化、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评价精准化,其中“教法学法问题化”是课堂教学转型实践策略之一。实践发现,在“学问共生”的理念下,以常赛视角的问题为抓手,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教学核心,以探究有价值的问题为拓展方向的学教路径的可行性。本文从精密化的预学机制、精准化的深学样态、精练化的追踪评价等角度系统分析了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精学策略,论述了“学问”立意下学生技能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5)07-0093-03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每节课应进行结构化知识和技能教学,摒弃以往单一知识和单个技术的教学”为依据,按照水平三现有学生足球水平,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以技能教学为载体,通过拨固定球过障碍物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5)07-0096-04 一、设计思路 本课基于数据驱动的方式,使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目标。同时借助AI技术,帮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实时收到反馈,及时纠正动作,避免受伤,提高运动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原地侧向轻物掷远”属于小学体育课程中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5)07-0100-02 一、在篮球运球中的运用 (一)背后靠墙运球 练习目的:降低学生运球重心,限制运球的高度,改善学生背后运球技术。 练习方法:学生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图1-1),以臀部为支点,背部贴于墙壁,在臀部下方进行背后运球练习(图1-2)。 图1-1 练习建议:练习时,通过语言提示,要求学生腰背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5)07-0102-02 颠球是乒乓球初学阶段培养球性的常用手段。将呼啦圈作为辅助器械引入双人颠球练习中,通过合作与对抗游戏的形成,可提升学生运动参与兴趣,激发学生体育学习领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课后“乐玩”“会玩”。 一、换人占圈 游戏方法:1只呼啦圈平放地面,双人圈内外站立,圈内者原地颠球时用力将球高颠起,同时快速
2025年6月20日晚,由《体育教学》编辑部主办的“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体育教学中的困境突破与成长赋能”网络研讨会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以202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第二次呼吸”为切入点,汇聚体育教育领域专家与一线体育教师,围绕体育教学中的困境突破与成长赋能展开深度研讨,为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实践思路。 202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以运动员中长跑时的“极点”现象为引,要求以“由‘第二次呼吸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 (2025)07-0104-01 2025年7月1日至4日,由《体育教学》杂志主办的“第五届全国身体运动功能教学指导培训暨学校体育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怀柔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指引,聚焦学校体育育人功能挖掘与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吸引了近200名北京